美術館里能不能賣畫?美術館是不是只要舉辦展覽就可以?這些問題很快將有明確答案。記者昨天從市文廣影視局獲悉,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制定的 《上海市美術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將于6月1日起施行,其中特別明確了本市美術館行業的管理職責,也厘清了美術館的發展路徑。這也是全國出臺的第一個省級美術館行業管理規范性文件。
公益性展覽不等于免費展覽
《辦法》首次對美術館進行了定性,明確美術館是為公眾提供文化內容的公益性機構,“非營利性”是美術館的基本屬性。按照“非營利性”的要求,國有美術館應當是事業單位性質,非國有美術館應當是在民政部門注冊的民辦非企業機構。然而,一些“美術館”雖然在民政部門登記,卻在展廳內明碼標價出售藝術品,將公益事業與消費市場混為一談,失卻了美術館的應有之義。此次《辦法》明確,美術館不得從事藝術作品原作的商業經營活動,以嚴格區分美術館與畫廊。市文廣影視局將定期向社會公告全市美術館名錄。
針對市民普遍關心的免費開放的問題,市文廣影視局回應,根據2011年文化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美術館基本展覽實行免費參觀。對于少數特殊展覽,可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低票價。”美術館里舉辦的展覽應當都是公益性展覽。不過,公益性展覽不等于免費展覽,可以收費,但是門票費用必須投入美術館事業發展。
目前,本市國有美術館已于2012年底前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只有部分特展收取門票費用。同時,市文廣影視局鼓勵非國有美術館免費開放,做不到免費開放的非國有美術館,要對特殊人群免費開放或提供優惠門票。
藏品是美術館的立館之本
近年來,上海的美術館事業蓬勃發展。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級各類美術館82家,2017年全年舉辦展覽723場,吸引觀眾617萬,舉辦館內外公共教育活動3357場,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另一方面,全市美術館發展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
市文廣影視局調研發現,有一些美術館存在藏品的數量與質量嚴重不足,甚至沒有藏品,仍然以展覽館的形式舉辦臨時打包展覽的情況。還有一些美術館存在藏品屬性不明確、資產管理混亂問題。比如在美術館賬目下有部分藏品,其他大部分則由發起人私人收藏,在辦展時,由個人與美術館簽訂借展協議。
這也無怪乎許多展覽往往“大牌云集”,但細看都是資本市場上的“熟面孔”。有業內人士指出,美術館太多,優質展覽太少,導致上海的藝術活力正在被快速消費。能否培育良好的藝術生態,讓美術館能夠真正為公眾帶來文化藝術上的優質服務,亟需對美術館行業做出規范。
此次出臺的《辦法》明確,美術館職能包括收藏、研究、展覽、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區別展覽館與美術館的首要指標是藏品,藏品是美術館的立館之本。針對行業亂象,《辦法》都有明確細則進行規范。例如第二十三條規定,“美術館應當建有功能完善的藏品數據庫。國有美術館的藏品應當納入國有資產管理系統,非國有美術館的藏品應當納入本館的資產管理系統,確保藏品安全”等。《辦法》同時規定,美術館應當設立研究部門。專家指出,實現向美術館轉型的必要前提就是學術能力。
此次出臺的《辦法》旨在解決棘手問題,針對美術館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現狀,在具體條文中以鼓勵發展為主,例如鼓勵美術館編輯、出版藏品選集和圖錄,出版館刊、年鑒或有關刊物;鼓勵美術館加強與互聯網領域的融合發展,打造數字美術館等。上海率先出臺省(區、市)一級的美術館管理辦法,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2010年以來,上海的美術館飛速發展。最近幾年,上海藝術行業的活躍程度和美術館數量的增多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但另一方面,一些人對美術館了解不夠,不按規范開設或運營美術館,甚至以為開美術館是一種時尚,是一項既光鮮又有利可圖的事業,因此出現了讓業內同行焦慮擔心的眾多亂象。”上海油雕院美術館副館長傅軍認為,《辦法》的出臺,無疑是政府層面的一次積極回應,所提出的要求也是當下美術館發展過程中的努力方向,美術館應當在藝術生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