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人物李明的突然去世,將小馬奔騰,這家影視行業曾經的黑馬拖入困境,估值從最高時的數十億跌落到最近的3.8億元。一同受牽連的還有李明的家人,其遺孀因一紙對賭協議而背上巨額債務,對賭協議的另一方——建銀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銀文化”)被外界指責太冷血。
逝者已矣,被指冷血的建銀文化背后,一眾信托投資人也白白耗費了7年時間,10多億信托資金到頭來收益率僅千分之五,遠不及同期銀行存款利率。
11.3億信托資金受讓建銀文化
2010年11月,江西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信國際”,現稱“中江信托”)推出“江信國際·金虎88號建銀財富——中國影視出版產業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該信托計劃共集合資金11.761億元,成立后不久,這筆錢中的11.3億元即被用于投資受讓建銀國際財富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銀財富”)取得的建銀文化注冊資本所對應的股權收益權,日后信托公司披露的報告顯示,11.3億元對應股權收益權為78.688%。
信托文件披露,建銀財富是由建銀國際于2008年在國內注冊成立,是建設銀行在國內開展人民幣直接股權投資基金業務的重要平臺,建銀文化由建銀財富聯合其他投資者共同發起設立,主要通過對文化行業非上市企業進行直接股權投資,之后再通過各種方式退出,實現資本增值,回報投資人。
由于信托所投的是文化類產業基金,因此還專門聘請了乾信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乾信文化”)作為咨詢顧問,乾信文化則是由建銀國際、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投資設立,分別持股60%、20%、20%。
7年收益率千分之五
該筆信托在7年時間內投了7個項目,其中6個項目如期完成退出,而剩下的一個項目卻沒能在信托計劃期滿時退出,這個項目就是建銀文化在2011年以4.5億元投資小馬奔騰,獲取后者的15%股權。
在投資時,建銀文化與小馬奔騰還簽訂了對賭協議,規定小馬奔騰如果在2014年之前無法完成上市,建銀文化有權要求小馬奔騰、實際控制人或李明等相關方中的任何一方一次性收購建銀文化所持有的小馬奔騰的股權。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始料未及,李明在2014年1月突然去世,而后小馬奔騰則開始走下坡路,覺得“錢途”無望的建銀文化要求小馬奔騰回購股權,雖然被指冷血,但似乎也無可厚非。好在幾經周折,小馬奔騰相關方被裁定要向建銀文化支付回購款6.35億元,最近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也判決李明遺孀也要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不過為了在信托到期前完成兌付,建銀文化的剩余權益被以4.31億的價格整體轉讓,而信托計劃獲得對應的3.39億元。雖然當了“惡人”,建銀文化最終從小馬奔騰這個項目中退出,但其所投項目的整體收益卻不盡人意。
從2015年開始,上述信托計劃共進行了7次信托財產分配,分配金額約11.82億元,每一信托單位份額(即人民幣每一元)分配金額為1.005058元,這也意味著當初投資者單位信托份額7年時間增加了0.005058元,收益率僅為千分之五。
由此看來,前述6.35億元的回購金額與4.31億元的評估作價相差甚遠,或是導致該信托產品幾無收益的重要因素。而相關訴訟及執行的后續進展確實還存有不確定性。這也是對小馬奔騰的這筆投資在該信托計劃中倍受囑目的關鍵。
信托計劃的相關各方卻仍有錢賺。江信國際披露的信托公告顯示,這項信托計劃受托人報酬為3234.28萬元,乾信文化則收取了1176.10萬的咨詢費。不包含銀行保管費,光是信托公司和咨詢公司就拿走4410.38萬元,對比信托資金7年間增值600萬元,這筆錢賺得可真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