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慰僑演出2月28日晚在“炎帝故里”山西晉城高平上演。
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慰僑演出2月28日晚在“炎帝故里”山西晉城高平上演。
在當晚的演出中,舞蹈《舞動中國》、高平鼓書《谷子好》及蒙古利亞組合演唱的《黑駿馬》、《天堂》等表演贏得在場觀眾陣陣掌聲。此次演出中,有許多獨具高平特色的文藝節目,展示由神農炎帝農耕文明衍生出的民間民俗傳統文化,意在通過文化藝術交流,增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與認知。
山西省僑聯主席王維卿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
山西省僑聯主席王維卿告訴中新網記者,這是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慰僑演出首次走進山西,充分體現中國僑聯對山西歸僑僑眷的關心。神農炎帝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高平是神農炎帝故里,具有海內外共同傳承炎帝文化的信俗基礎。在臺灣,供奉炎帝有130座宮廟,有300多萬神農信眾。此次演出在“炎帝故里”高平舉辦,其意義特殊。
據介紹,高平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兩屆神農炎帝拜祖典禮系列活動,而炎帝陵亦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每年吸引千余名臺灣同胞前來祭拜。
高平鼓書《谷子好》
王維卿告訴記者,祭神農炎帝成為英每一位僑胞到高平來旅游的“必修課”。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祭拜神農炎帝,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進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與民族凝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平市市長鄒樹琦在致辭中表示,去年高平參與了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歡聚臺灣”巡演,高平藝術家陳素琴演唱的上黨梆子、歌頌炎帝的詩朗誦《尋找》等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而此次“親情中華”歡聚高平其意義重大。
此次演出中,有許多獨具高平特色的文藝節目,展示由神農炎帝農耕文明衍生出的民間民俗傳統文化。
“今年,山西省僑聯還要繼續挖掘包括神農炎帝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繼續推動山西文化‘走出去’。打好山西文化品牌,講好山西故事。”王維卿表示,山西作為內陸省份,當前正在著力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僑聯作為聯系廣大海外僑胞的組織,積極投身山西轉型創新發展中。
據了解,“親情中華”主題活動啟動于2008年,是中國僑聯主打的文化品牌活動,包括海外巡演、國內走僑鄉演出、華裔青少年夏令營、中醫藥海外行、書法美術展覽、中華美食全球巡游等活動。
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慰僑演出2月28日晚在“炎帝故里”山西晉城高平上演。
2008年至2017年底,中國僑聯系統共組織了213個“親情中華”慰問藝術團,赴世界72個國家和地區的206個城市進行了942場慰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