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奧會上中國軍團幾乎以完敗的姿態開啟2018賽季之際,一個拯救者以旋風般的速度出現在國人面前。6秒47到6秒43再到室內世錦賽的6秒42,一個月內三破60米亞洲紀錄。在拿到中國男子短跑第一枚世界大賽獎牌的同時,他也為黃皮膚在短跑極速賽道上正名。
很難想象,這一奇跡的締造者,竟然是慢慢淡出眾人視線的蘇炳添。
這是一個典型的李娜式逆襲個案——他看上去結實,精壯,但1米72的個子在平均身高1米86的由倒三角肌所構筑成的大塊頭中實在有些袖珍。他陽光,但有些木訥,對公眾話語體系和商業規則不那么游刃有余。哦,對了,他已年屆29歲,通常被認為是短跑選手步入職業生涯末期。而隨著他在去年天津全運會上被謝震業所取代,隨后低調地和圈內人結婚蜜月,人們認為,他隱退江湖只是時間問題。但這時的他,絲毫沒有駐足巔峰的懈怠,以小強式的頑強宣告自己王者歸來。
但這又是一條可以復制的路徑——他不抽煙,喝酒,不在外面吃東西,遠離夜店。他如清教徒一樣遵守專業運動員枯燥的作息規律:早上不到7點起床,晚上11點就寢,為保證下午的訓練狀態,中午要睡大約一個小時午覺。他不追求大運動量訓練,每次去體育場,也會安排一名隊醫如影隨形,等待訓練間隙按摩和恢復。
嚴苛的自律,是他迅速調整到最高峰值的主要原因。而中國體育的大環境,和自身對于突破極限的極度渴望,則是他加速度的引擎。
和前任們相比,蘇炳添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趕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他擁有科學縝密的訓練計劃,有為他服務的專業保障團隊,也有了開眼看世界,跟隨中國田徑走向世界的契機。正是這種名師指點+海外集訓的模式,讓蘇炳添們在融入國際潮流中得以累積自信。他能破釜沉舟地改變以往小心謹慎的步調,在2014年改變起跑姿勢(對于跑者而言,這相當于電腦死機后重啟),2018年在北京集訓的時候還強化了起跑時腳的擺放位置,途中跑的擺臂姿勢,以及腳掌落地發力的細節等,這些大部分來自于跳遠外教亨廷頓的建議。
而隨著中國體育產業的迅猛發展,劉翔的退役,尋找劉翔第二成為田徑界乃至體育界唯一的話題。有一則并非笑話的報道是:曾曇花一現的短跑選手莫有雪(世少賽以10秒35奪得100米冠軍,成為中國首位百米世界冠軍)一度被嚴肅的商業媒體《SportsPro》雜志評選為全球最具市場價值的運動員之一,也是惟一進入年度排行榜前50的中國選手,可見市場對商業體育明星的饑渴度。作為中國第一個在世界大賽中跑到10秒的中國人,張培萌理所當然被定義了“劉翔第二”的標簽,其他諸如清華大學身份、大都市的性格,帥氣陽光的形象,甚至充滿哲理味道的語言風格,都給這個標簽增加了說服力。隨后,蘇炳添憑借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跑進10秒(9秒99)的成績,席卷而出。這個沒有太炫目的出身、成績甚至驚人話語的自律的廣東人,在不顯山露水中加冕亞洲新飛人(2017年四次跑進10秒的亮眼成績)。當然,兩人的統治周期并不長,國人對亞洲人極限的探求,對于國際賽場成績關注,以及運動員自身耗費的青春(張培萌曾因玩心重而放松訓練,后又曾被誤診為骨癌,體育生涯一度停滯;而蘇炳添,則因為并不出色的身體條件長時間處于瓶頸狀態),讓他們在感知商業的迅猛召喚的同時,也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焦灼感,緊迫感。
好在,蘇炳添永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在張培萌揮手自茲去,轉戰冬季項目鋼架雪車賽道,體驗速度與激情的時候,一個叫謝震業的24歲江南男子,以適中的體型(1米83),愛笑的陽光健康形象,低調而不乏自信的性格,嚴苛的訓練態度等,出現在短跑賽場,在去年全運會拿到了100米和200米冠軍(在世界領域,能否在100米和200米項目上同時具備統治力,從來都是衡量一個運動員是否加冕時代的標志,博爾特、加特林等也都是100米和200米項目的高手)。相對于前輩們而言,謝震業沒有了前輩們精細到0.01秒的只爭朝夕的使命感,打破這個那個紀錄的宏大使命,低調地跟在他們后面也給了他快速成長的空間——這次室內世界錦標賽上,他以第四名的成績同樣創造了亞洲人的歷史。
蘇炳添們取得的成績和運動員之間的良性競爭,已經吸引更多人參與到這個項目,直接擴大了合格的儲備職業運動員的基數。接下來的問題是,一個冬天實現了0.08秒的這個不可思議飛躍的蘇炳添,室外的百米極限在哪里?中國男子短跑,能否真正實現在世界領域的集團化飛躍?
從數據上分析,在中國短跑歷史上,只有蘇、謝和張22次進入到10秒10之內的成績,其中蘇炳添一人占了14次。24歲的謝震業要想完全超越29歲的蘇炳添,需要在國內和國際賽場上都能持續不斷地戰勝他。畢竟對于三年沒有參加過國內賽事的蘇炳添來說,國內競爭環境未必能充分地調動他全部的運動神經。而拿近鄰日本來看:去年全運會短短幾天后,日本名將桐生祥秀依靠9秒98 奪冠的成績,成為繼蘇炳添之后第二位跑進10秒的黃種人短跑選手。
如果將指標細化到跑進10秒10這個衡量短跑的核心值:在日本,有包括桐生祥秀、山縣亮太在內有7個人輕松跑進這個區間(如果將這個區域擴大到10秒20,這個數據將更加擴大。)而在中國,跑進過這一區間的只有蘇炳添、張培萌和謝震業3人。包括徐海洋、吳智強、許周政、梁勁生等選手,都只有維持在10秒30左右的成績。
未來幾年,隨著日本93-96一代的羽翼漸豐,雙雄會的中國短跑“后黃金時代”能否繼續力壓日本一頭?中國男子短跑能否避免重蹈“后馬家軍時代”中長跑的覆轍?這些需要蘇炳添和謝震業們給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