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大型新編徽劇—《徽班進京》。中新社發 韓蘇原攝
228年前,四大徽班從安徽出發,走進北京,名噪華夏,與其他劇種一起孕育了“國粹”京劇。記者近日探訪安徽省徽京劇院時獲悉,如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劇積極吸納新人,融入新科技,匯創新劇目。同時,徽劇還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
今年6月中旬,徽劇時隔兩百多年后再次在故宮唱響?;談壹壌硇詡鞒腥苏缕湎?、谷化民等演員用扎實的功底和精彩的技藝,生動地展現了徽劇這一古老劇種粗獷豪放、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也實現了歷史和現代的交融,帶給觀眾獨特的視聽盛宴。
古稀之年的章祺祥、谷化民雖已退休,但依然活躍在舞臺之上,為徽劇的傳承發展貢獻力量。章祺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在北京表演了很多回,但在故宮表演還是第一次?;談撘淮鷦龠^一代,目前我們正在培養年輕演員,‘90后’年輕演員就有50多個。”
章其祥介紹,徽劇傳統劇目有1400余個,近800個保存檔案。其內容從列國紛爭、宮遷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間生活故事?;談∨c中國南北幾十個地方戲曲劇種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徽劇還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觀反映了徽州文化的諸多特點。
同是今年6月,安徽省徽京劇院新創徽劇《包公出山》在合肥成功首演。該劇以北宋清官包拯“正道直行、儉德清心”的家風家訓為題材,運用先進的舞臺燈光和LED大屏,給古老的徽劇帶來了現代科技視覺感。
安徽省徽京劇院院長趙純鋼告訴記者,2005年至今,該院平均每兩年創作一臺徽劇新編大戲。其中,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的《驚魂記》,自2013年首演以來,已在國內外演出逾百場,受到觀眾一致好評,被戲劇界譽為“西劇中移的成功范例”。
趙純鋼說,中國戲劇不同于西方的歌劇、舞劇,它是集演唱、舞美、服裝等于一體的藝術,有著獨特的中國文化元素。“用中國古老傳統的戲曲徽劇的表演形式演繹西方耳熟能詳的《麥克白》,是我們的創作初衷。通過多次出訪演出,我堅信徽劇定能很好的走出國門。”
趙純鋼認為,戲曲要想有更好的生命力,就要不斷大膽創新,要在傳統的基礎上,讓戲曲年輕化,戲曲樣式時尚化,這樣才能引領年輕觀眾走進劇場觀看戲曲。
近年來,安徽省徽京劇院在創新發展徽劇的同時,亦重視文化“走出去”。截至目前,徽劇已在日本、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德國以及港澳臺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演出過。趙純鋼介紹,“今年我們還將遴選優秀劇目參加中日韓戲劇節。同時我院正在和‘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洽談演出事宜。”
“徽劇近年來雖取得了一些好成績,但現狀其實并不樂觀。”趙純鋼搖著頭說,和其他地方劇種一樣,徽劇也面臨演員老化、經費緊張、市場萎縮等問題。“真正在臺上能挑得起大梁唱的就30人左右。”
對此,安徽省徽京劇院近年來積極與地方政府、高校合作,開展送戲下鄉、進高校,每年演出超過200場;把徽劇劇目制成文字、影像資料;專訪各級非遺傳承人,記錄非遺元素等。中新社記者 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