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京劇京胡演奏人才培養結項匯報演唱會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舉行。
國家京劇院馮震宇、湖北省京劇院楊家勇、青海省演藝集團高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京劇團李沖等該項目培訓班的學員與來自國內各京劇院團的京劇演員們合作,用悠揚的旋律和精彩的演唱,為觀眾帶來了京劇《鍘美案》《上天臺》《釣金龜》《龍鳳呈祥》等選段,同時,舒桐、杜鵬、韓勝存、王曉燕、李艷艷、賈勁松、衣麟等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骨干教師也登臺獻唱《橫槊賦詩》《趙氏孤兒》《定軍山》《鎖麟囊》等選段,觀眾掌聲經久不息。
京胡是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京胡變化多端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成就了傳統京劇音樂中那些耳熟能詳的唱段。京劇流派唱腔藝術的形成,也與琴師及樂隊的演奏風格密不可分。
京劇京胡演奏人才培養項目負責人、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器樂教研室主任葉光介紹,項目旨在通過提高演奏人員自身專業水平和理論素養,推動實現全國京劇演奏、伴奏水平的提升。
據了解,京劇京胡演奏人才培養項目在全國的文藝院團、藝術院校中擇優錄取了20名京胡專業人才,其中不乏業內知名的中青年演奏者,同時兼顧港澳臺地區、偏遠地區京胡專業人才的培養。自今年6月,學員首先在中國戲曲學院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集中學習,以京胡演奏等實踐課程為主,輔以音樂理論、戲曲史論等課程,并邀請吳炳璋、燕守平、杜鳳元、李祖銘等近20位京胡表演藝術家、戲曲理論家為學員授課。集中學習后,學員又返回原工作單位,投入到日常演奏和教學工作中,并用將近4個月的時間研習集中培訓期間的所學、所得。
10月10日,中國戲曲學院舉辦了京劇京胡演奏人才培養項目結業研討會。學員紛紛表達了參與項目學習的感受。來自山東省煙臺市京劇院的學員柳安明說,專家的授課和指導對其專業藝術學習很有啟發,特別是在基本功的練習和伴奏技巧的運用方面,令人受益匪淺。“老師講授了許多經典選段的演奏技巧,并給我們做了詳細的示范指導。”他說。
來自云南省京劇院的學員唐皓告訴記者:“面對面跟隨多位名家學習的機會非常難得。此次學習加深了我對京劇藝術的認知,使我汲取了京劇不同流派伴奏風格的養分,提升了專業技術水平,更讓我深刻感受和理解了‘藝無止境’‘業精于勤’的意義,這將鞭策我在今后的藝術道路上不懈努力。”
同時,與會專家、學員所在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共同圍繞如何提升京胡演奏者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素養進行了研討交流。與會專家表示,今后,希望學員們的基本功能夠更加扎實,在演奏時注意把握音準、音色、音量、音質,加強學習,不斷拓寬視野,在藝術道路上不忘初心,潛心傳承京胡藝術。
“京胡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任重道遠,不是舉辦一次培訓班就能解決問題的。此次培訓從形式和組織上對傳承京胡藝術進行了一次試驗和探索,我們嘗試在新時代,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來彌補以往科班式、口傳心授式教育的不足,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徑。”葉光說,希望通過這次項目培訓,能夠使業界對于京劇伴奏人才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重視。在社會各界更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系統推進京胡藝術、京劇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