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從哪里來?中國人回答:從奮斗中來!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發展飛躍萬重山,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從短缺到比較殷實,生活水平從貧困到小康,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這是每一位中國人不懈奮斗的成果!中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獲得了巨大進步,它鮮活地投射在八集人物系列紀錄片《四十年美好生活》中。
《四十年美好生活》緊扣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時代變遷的主題,以平民視角體現中國社會史詩般的進步,塑造了身處大時代的“小人物”群像,凸顯新時代中國人民精神境界的飛躍,反映中國人民在社會發展中獲取精神物質雙豐收,堪稱如期而來的和風與甘霖。
本系列紀錄片所選取的人物有老中青三代,年齡跨度數十載,鏡頭下既有時代大潮下小人物命運的波折起伏,也見證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同時觀照出當下社會轉型的關鍵節點,傳遞出奮發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紀錄片第一集是《小萬工,好姑娘光芒萬丈》,講述了一對頗具傳奇色彩的年輕情侶的故事。兩人奮力拼搏從湖北的小縣城考到北京,清華建筑系高材生萬靜雅是某地產公司的建筑設計操盤手,同時也是“網紅”、作家、樂手,是多才多藝的“優質斜杠青年”,愛人李志強是北大物理系高材生,知名中學的物理老師。他們相戀7300天,畢業后裸婚,手里只剩下2000元,北漂10年,搬過7次家,最后一次卻是放棄了在北京的戶口和房子回武漢定居,離開北京時,萬靜雅寫下《房子不是最重要的,愛才是!》,在自己的公號“小萬工”上,獲得了百萬+的閱讀量,一躍成了“網紅”。他們的愛情故事是速食時代的一股清流,他們十年的北漂生活是奮斗在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青年們的寫照:兩人在北京穩定后選擇到武漢定居發展,折射出我國城市迅速發展的現狀;在教育上傳遞的價值觀給有育兒焦慮的年輕夫婦以啟迪;兩人相濡以沫,共同奮斗,呈現了一個典型的中國夢微縮樣本。
除此之外,還有中專畢業,首創“生啟治坡法”,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把追求進步作為人生的信條的大秦鐵路重載機車司機景生啟;七八十歲畫油畫的白族老奶奶們;在改變貧困村落后面貌的過程中,艱苦拼搏十年的張泗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成勝;回到云南故鄉大山養雞,懷揣再造故鄉夢的同濟大學畢業生施東正;帶著“肥女”系列雕塑,五年內舉辦30場世界巡展的雕塑家許鴻飛……他們的故事雖平凡卻極具張力,讓觀眾在故事中看到了感動,看到了時代浪潮下自己的身影,看到了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發展的縮影,看到了社會變遷中中國人民的奮進精神,看到了中國人民為實現美好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同時,也讓不同代際的觀眾從各自的生活體驗出發,從中獲得心理認同和情感共鳴,喚醒觀眾的集體記憶。
紀錄片運用文字與鏡頭合力產生的審美價值、德育功能,真實記錄人生際遇的繁復多樣、漂泊與回歸、生存與思考、艱難與幸福,以及生機勃勃的希望。《四十年美好生活》挑選極具代表性的故事,運用鮮活的記錄手段和巧妙的敘述方式,對新時代背景下中國人民的生活改變與心靈變遷展開全景式掃描與特寫,每一集都讓人眼前一亮,豐富精彩,充滿勵志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該紀錄片秉承了南派紀錄片“反映嶺南風格、中國風骨、世界風尚”的特點,以現實主義題材彰顯家國情懷,在樸實中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讓觀眾對新時代廣東文化與南派紀錄片氣質有立體的觀感。
本紀錄片由廣東廣播電視臺馬志丹工作室拍攝制作,廣東海燕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共八集,每集約50分鐘,有DVD及U盤兩種視頻載體,配有16開精裝畫冊,便于紀念收藏。廣東海燕電子音像出版社一直以來致力于發掘有道德、有溫度、有才情,體現中國特色、嶺南風格及緊扣時代特征的作品,自創社以來,其主題出版物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獎項及榮譽。近五年來,獲各類獎項、資助40余項,其中有1個項目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5個項目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獎,10個項目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5個項目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項目,7個項目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