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近年來,由央視推出的“大會”系列文化綜藝總能引起頻頻熱議,激發人們的學習熱情。如今,“新成員”《中國地名大會》也將在11月16日正式亮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
作為一檔旨在弘揚民族文化的節目,《中國地名大會》將以地名知識為載體,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喚起根植于人們心中的家鄉情結與熱土情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于那些少小離家、背井離鄉、浪跡天涯的游子而言,故土是祖祖輩輩賴以生長、生活的土地,也是他們鄉愁的歸處。每當看到故鄉的地名,就會情不自禁地予以關注;每當聽到熟悉的鄉音,也會他鄉遇故知般停住腳步。《中國地名大會》首期節目,便以“故土”為主題,讓地名為大家指引回家的方向。
現場,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和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六朝博物館館長胡阿祥將作為嘉賓,與主持人魯健一起開啟這場地名盛會。同時,“跑贏地震波”的王暾、“尋根之友”發起者鄭國和等特別出題人也將現身節目,為大家帶來地名背后的故事。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地名,不僅能指引留學精英回鄉報國,還能指引海外華僑尋根問祖。在第一期節目中,“尋根之友”發起者、美國第四代華人鄭國和便帶來了一道關于中國最大僑鄉之一——江門的題目,而他本人也是海外“尋根華人”中的一員。為了完成父親的心愿,鄭國和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梳理家族關系,尋找家族族譜。節目現場,鄭老先生也帶來了這一份由他自己研究、整理的家族族譜,“我們家族從黃帝到我這里是整整123代,從第一個‘鄭’到我這一代是89代……這是我最深的根,我最深的根就在這里。
鄭國和29年來陸續帶領著600多位華裔回到中國尋根,其中也不乏很多年輕人,梁沛榮就是其中之一。此次,他帶著一個舊碗現身節目現場。據他透露,這個碗是他第一次回鄉時,在外祖父的村子里找到的,“雖然這只是平常用的一個普通的碗,但是在碗里面有一個我們家族的印記,”一個舊碗穿越時空勾連血脈的故事,讓現場所有人都備受感動。此外,梁沛榮還分享了什么感人的故事?還有哪些地名蘊涵了中國人的故土情結?
不僅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蘊、家鄉情懷十分深厚,現場的地名知識競賽更是精彩。節目中,70位“地名達人”將通過“一舉成名”、“實至名歸”、“聞名不如見面”、“名揚天下”這四輪比拼決出單場冠軍,而冠軍還將接受“地名天梯”的挑戰。可謂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能取人生真經”。面對一關又一關的難題,選手們各顯神通。其中,在讀博士熊朝暉始終自信滿滿,不僅在海選中拿下第二名的好成績,還在現場答題環節一舉闖進第二輪。
地名,就像一切的起點。有了名字,每一棵草木才有了自己的家。當地名冠于人名之前時,不僅僅是一串暖心的字眼,而是對家鄉故土的深沉情感,是文化風物的凝聚釋放。通過叩問地名,一段大開大合的崢嶸歲月,一場天、地、人交相輝映的大戲悄然展開。據悉,11月16日起《中國地名大會》將于每周六19:00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周日22:30 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