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117種語言列入瀕危或正走向瀕危 民族語言形勢嚴峻

          國務院2009年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和滿族通用漢語外,其他53個民族都有本民族語言。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少數民族語言正面臨著消亡的危險。盡管當前中國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已取得一定成績,但其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政府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主持開展的“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語語音聲學參數數據庫、農獵牧民國家通用語學習系統軟件升級整合服務項目”近日在北京召開啟動會,標志著少數民族的語言保護進入系統化、數字化階段。“該項目以保護鄂倫春、鄂溫克和達斡爾3種民族語言為目標,計劃在3年內,構建3個語言網絡學習平臺,將資源、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結合,構建民族語言學習在線模式。”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中心主任、該項目組組長呼和介紹,這是“政府+科研單位”合作模式下,探索保護瀕危語言的有益嘗試。

          現狀:117種語言

          少數民族語言造就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之一,為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語言研究工作者陸續進行了多次語言調查。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長孫宏開等主編的《中國的語言》顯示,我國有少數民族語言129種,其中,117種列入瀕危或正在走向瀕危(瀕危的21種,正在邁入瀕危的64種,臨近瀕危的24種,沒有交際功能的8種)。

          據介紹,有的語言使用人數已不足萬,甚至更少:使用人數在1萬以下的語言約占語言總數的一半、1千以下的有20余種。據悉,隨著臺灣最后一個會說巴則海語的人——97歲的潘金玉于2010年去世,這一語言消亡;貴州的木佬語目前僅有一個90多歲的老人會說,已是名副其實的瀕危語言……“民族語言不在實際生活中使用,又沒有特殊的方式加以保護,導致這種語言及其背后的文化后繼無人。這個項目的啟動讓我看到了保護瀕危民族語言及其文化的希望。”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胡增益說。

          鄂溫克族是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生活在位于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草原。他們的母語——鄂溫克語由于沒有文字,只好借用蒙古文和漢文作為本民族的通用文字,孩子們通常接受蒙古語或漢語教育。“雖然目前鄂溫克族青少年中會說本民族語言的人越來越少,但一種沒有文字的語言將鄂溫克族的歷史傳承了上千年,可見語言的重要性。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互聯網等的沖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將這些瀕危的語言保護起來,是時代留給語言研究工作者的重大課題。”呼倫貝爾市委副秘書長劉成陽說。

          方向:深度調研 科技助力

          面對民族語言如此嚴峻的保護形勢,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對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的重視與支持下,在各族人士對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的情懷與使命推動下,在學術領域對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的責任和擔當助力下,“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語語音聲學參數數據庫、農獵牧民國家通用語學習系統軟件升級整合服務項目”應運而生。“該項目充分體現了科研服務基層、解決社會問題的重大作用,也是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地方政府與科研單位緊密合作的范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方勇表示。

          近年來,呼倫貝爾協同語言研究工作者做了大量深度調查,基本摸清了現階段呼倫貝爾各民族實際使用語言的情況。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阿荔惠認為:“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語言的傳承和保護具有重要歷史意義。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從剛開始的不自信到后來通過建立民族語言的基礎知識框架,明確了項目預期目標。比如在《鄂倫春語詞典》的編纂過程中,研究人員通過每個流域找7位到8位精通本民族語言的老人進行對比研究,力求還原該語言最本真的發音。”項目課題組成員伊德日呼說:“我們將尋訪的老人說的每一個發音記錄下來,用微信語音發給工作組,再進行討論跟進,在這個過程中,修正了很多不準確的讀音。”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說:“民族語言保護不太樂觀的現狀需要更多業界人士關注,基本失去了實際運用的語言在保護過程中很難大面積推廣,這就需要注重結合現代科技,比如軟件的研發等,這對少數民族語言的保護與搶救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走訪記錄下來的發音怎么進行系統保護?對此,項目合作單位北京郵電大學蔣挺教授介紹了語言學習系統軟件設計參考框架,該軟件系統的后端是云平臺管理系統,前端是手機APP用戶界面,包括語言資源庫、電子詞典、語言教學平臺三大模塊,幫助人們便捷地了解和學習民族語言。

          目標:少數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庫

          語言是承載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識別民族的重要依據、是歷史考古研究的重要實證。據介紹,達斡爾語有5個基本短元音、5個基本長元音、6個復合元音、23個單輔音(其中11個為腭化輔音、12個為唇化輔音)。其組合有豐富反映漁業、狩獵、畜牧和農業等各種生產方式的詞語。史學家根據達斡爾族傳說及語言,對達斡爾人與契丹人生產、生活、習俗、宗教等進行研究,認為達斡爾族屬遼代契丹的后裔。

          “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語語音聲學參數數據庫和農獵牧民國家通用語學習系統軟件應該避開一般性以音序排列的方式,要以風俗、宗教、服裝、生產等主題進行分類排列。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體現在其使用的語言中,按主題進行分類有利于人們學習該語言的時候了解該民族的歷史。”胡增益建議,按主題進行分類的同時,使用漢字音標,讓任何人都能看懂讀懂,吸引有興趣的人通過該平臺了解各民族文化歷史。

          通過建立語言資源庫能反映部分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這是研究各民族歷史文化的有效途徑。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文字文獻研究室主任孫伯君建議,可以以這3種語言系統的建立為范例,將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加入其中,這不僅是一個保護、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的平臺,更是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資源庫,將為各民族的歷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师吸大胸校花的奶水漫画|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va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日韩avdvd| 午夜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FREEXX性黑人大战欧美| 日本免费高清一本视频| 免费a级毛片在线观看| 韩国午夜情深深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stars120| 欧洲成人r片在线观看|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大妹子影视剧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色一情一乱一伦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国产一区免费视频|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北条麻妃jul一773在线看|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观看| 好吊妞乱淫欧美|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熟女老女人的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青青青手机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小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免费在线黄网站| 鸡鸡插屁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