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獻禮作,32集電視連續劇《澳門人家》講述了一條街、兩家人、三代人跨越時代的悲歡離合,以細膩生動的澳門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澳門人家》聚焦“小人物與大家庭”,用生活在澳門的一眾普通人家的日常故事,記錄了澳門回歸祖國前后幾十年的時代風云。1987年的澳門,梁鼎文和蘇林兩家因為一所百年老宅產生糾葛,歷經30余年終于化解。故事既有歷史恩怨與現實矛盾,也有生活困頓與感情糾葛。置身于大時代聚光燈下的小人物,以其鮮明的性格特點、不同的價值觀念,在彼此的碰撞中傳達出人情、人性的美好與悲歡。
《澳門人家》運用“小人物與大時代”的對照敘事,將日常生活與時代風云富有張力地交織在一起。例如,在澳門回歸祖國之前,梁家次子鼎武見義勇為,幫助鄰居擊退地痞無賴,卻遭遇警方和黑社會勾結,他們除了忍耐,別無他法,升斗小民的生存處境可見一斑。而亞洲金融風暴襲來時,中國政府及時出手,力挽狂瀾,顯示了中國堅決維護“一國兩制”的魄力。
《澳門人家》注重“小人物與大情懷”的文化敘事,無論是梁家大屋的失而復得,還是鄰居間的友善互助,那些家庭的悲歡離合和家長里短的故事,充滿人文記憶,散發著生活的溫情。“三灣斜街”,雖為虛構的故事空間,但歷史的傳統在這里延續。神功戲、土地誕、舞獅子等中華傳統節日活動,承載著澳門人家尋根、守根的文化認同,也凝聚著天下華人內心深處的精神寄托。
歷史滄桑照亮了澳門人家堅韌的生活追求。劇中活生生的小人物在困苦中的選擇,在變化時的堅持,正是千千萬萬普通澳門人的縮影,是砥礪前行的時代足跡。
這是一個關于“一座城、一個國家、一群人”的故事,是“一群人和歲月、時光、心靈、傳統和解”的故事。《澳門人家》的創作與播出,以藝術的方式,完成了對澳門回歸祖國的回望,滲透著對澳門文化的觀察與思考,對澳門歷史的審視與洞悉,對澳門人心的體味與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