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收官在即,縱觀全年,電視劇市場確立了現實題材的主流方向,弘揚主旋律和主流價值觀的佳作不斷涌現,成為熒屏亮點。在出現行業盤整與變化的2019年,國劇市場佳作紛呈,《都挺好》等一批現實題材作品,秉承著對當下社會生活的思考與人文精神,雖有不足,卻為今后的影視劇創作,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
現實題材深入人心
從上半年的《破冰行動》《都挺好》到年中的《長安十二時辰》《親愛的,熱愛的》,再到年底的《慶余年》《鶴唳華亭》,中間還伴有塑造新一代偶像的《陳情令》,2019年的熱門劇集在制作和演員選擇上,都比往年更加精耕細作。每一部口碑和收視率雙佳的劇作,也會因為某個人物的出色演出而被觀眾津津樂道:比如《破冰行動》中的王勁松、《都挺好》中的倪大紅等,好演員遇到好角色,演繹的空間就變得不可限量。
2019年正值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各大播出平臺紛紛把獻禮劇放在了核心地位。從收視榜單來看,獻禮劇播出成績亮眼,占據了年度收視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尤其是下半年的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形成了獻禮劇的熒屏播出熱潮,《外交風云》《空降利刃》《光榮時代》《諜戰深海之驚蟄》等作品在深嵌主旋律價值觀的同時,呈現出了多種多樣的作品風貌。
都市劇《都挺好》自播出后,始終被輿論與觀眾念念不忘。作為現實題材的《都挺好》,除了脫胎于小說的劇本品質過硬,更可貴的是,該劇用幾個典型人物呈現了大部分人耳熟能詳的生活:強勢的母親、作妖的父親、巨嬰的哥哥以及好勝的妹妹,每個人物都鮮活得仿佛就在我們身邊。雖然此前反映代際沖突的影視作品很多,但把“作妖”的長輩凝練成如此活靈活現的人物,用他的無事生非、無理取鬧作為劇情沖突的焦點,調動全劇故事線發展,正是這部戲與眾不同之處。觀眾反響強烈,也是因為這部戲觸及了一部分人內心中的“深有感觸”,再現了社會生活中的真實,表達了年輕一代的心聲。這種像鏡子一樣的映射,反襯出每一個看劇人心中的痛點,也讓觀者在看劇的過程中,完成了自己的情緒梳理。這樣的作品,能夠牢牢被觀眾記在心中,它的制勝法寶就是“寫實”。
衛視黃金時代已成過往
2019年全國幾十家衛視盤點下來會發現,很多衛視的晚間黃金檔都已經淪為二輪劇場,甚至三輪劇場,堅持全年播出首輪劇的衛視不超過5家,殘酷的市場競爭正在逼近許多衛視的生存線。衛視電視劇的播出量大為縮減,直接影響著整個市場的供求關系。積壓劇集無法出手,被拖欠的購片款無法收回,很多制片公司更不敢開機上馬新項目。
越來越多的衛視退出了戰局,而優質劇集已經高度集中到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大視頻網站。僅僅在三年前,大家還在爭論“先網后臺”還是“先臺后網”,誰能想到行業格局會迅速發生這樣的根本性逆轉。這個拐點的軌跡非常清晰,視頻網站由弱到強,以燒錢的方式拖垮了一批競爭者,最終把控了行業里的主要資源。
如今,在各家衛視門庭冷落的同時,劇集制作公司都在圍繞著視頻網站的需求改變制作方向。這一年來,視頻平臺在行業定價權上越發處于強勢地位,平臺共識所產生的話語權也在持續增強。有從業者開始抱怨,在三家網絡平臺主導的市場中,他們的選擇余地越來越小。
不過,對于在線視頻行業來說,自身的拐點也在來臨,人口紅利正逐漸褪去,行業已經觸到了用戶和會員增長的天花板,但市場培育并不成熟。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收取《慶余年》超前點播費成為年底視頻行業最大的公共事件,VIP之外設VVIP的難看吃相引發了網友和輿論的強烈反彈。另一方面,作為行業內權重最大的存在,對視頻網站的監管趨嚴已是大勢所趨。細心的觀眾會發現,視頻網站今年熱門的幾部劇集《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鶴唳華亭》都是在零宣發的情況下,突然提檔上線,有的劇集播出后,還會不斷出現更新上的變化。這背后,是針對網絡內容的政策逐步出臺,臺網劇趨向統一標準,視頻網站原有的內容紅利正在消失。
2020年如何收獲爆款
與前兩年相比,2019年的國劇整體上還是略顯平淡,雖然與行業的變化有關,但更多的問題在于,電視劇作品與觀眾的內心需求,某種程度上沒有達成整合,或者說存在脫節。
熒屏上的年代劇、古裝劇,不論背景如何,大部分劇情過度集中在主角的個人道德層面,主人公又很難脫離“高大全”的套路,讓觀眾難以代入,而反觀早年間引發火爆效應的《偽裝者》《瑯琊榜》,雖然也是同類題材,但人物的豐富立體程度,人物在成長過程中的內心刻畫,人物在歷史環境下的一系列選擇,都可以引發觀眾的共鳴。我們的都市劇應該最能刻畫現如今各行各業城市人生活的題材,卻總是背離職業的特征,戲不夠戀愛來湊,容易讓觀眾產生反感。不過,年底開播的電視劇《精英律師》制作精良,開篇職業感十足,可惜的是,這樣的職業劇在當下仍屬鳳毛麟角。
觀眾的內心需求,也會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最近熱播的古裝劇《慶余年》透露出一個現象,就是互聯網觀眾對一部劇集的最高關注點,不在于服裝、道具等要素,劇集本身的歡樂性已經成為觀眾追劇的驅動力。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就表示,90后、00后人群的劇集消費理念可能比人們想象得更加極致。“這些用戶并不太關心是否是大流量,是否是大制作,他們更多的是在乎這個作品是否表達了他們自己的審美和態度。”網友的廣泛參與歡樂表達,已經成為一部劇集能否走紅的關鍵所在。以此看來,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和彈幕文化流行的時代,劇集內容制作的拐點也在悄然而至。記者邱偉 文并圖
2019劇集年度關鍵詞
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
8月2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辦“我愛你中國——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啟動儀式。此后,各大播出平臺相繼推出《偉大的轉折》《外交風云》《空降利刃》《老酒館》《在遠方》《光榮時代》等獻禮劇目。
中國視聽大數據
12月17日,廣電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中國視聽大數據”首次發布收視數據。這一收視系統的啟用,實現了針對電視節目收視數據的精準統計和分析,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收視率調查以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革。
蘇大強
6月14日,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頒獎典禮上,倪大紅憑借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大強一角摘得最佳男主角。談到“蘇大強”勝出的原因,倪大紅連說:“真實,太真實了!”
《慶余年》付費超前點播
12月12日,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推出《慶余年》付費超前點播,VIP之外設VVIP,被正在追劇的劇迷“懟”上了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