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家裴艷玲曾說:“戲曲是角兒的藝術。”角兒們根據自身的藝術特點,因人設戲,創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戲和廣為流傳的唱段。例如這《打金枝》,不同劇種,不同行當的角兒們,根據自身藝術特色和流派影響力,創造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三個打金枝,主角各不同。
晉劇打金枝,斷案的唐王是主角。
丁果仙是晉劇女老生,有“山西梆子大王”之稱,她的唱腔韻味醇厚,辨識度極高。她飾演的唐王,一句“孤坐江山非容易”,便將觀眾瞬間帶入戲中,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唐王宮。當年丁果仙帶《打金枝》晉京演出,毛主席觀看后說:“你把唐代宗演得很逼真。這出戲很有意義。你演的唐代宗很有氣度,有風采,唐代宗這個人雖然治國無能,卻懂得干部政策,他處理家庭矛盾是有辦法的。”此后,丁果仙更是悉心鉆研,無論在唱腔上還是在表演上,都有了新突破。1955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將丁果仙主演的《打金枝》搬上銀幕,使《打金枝》成為晉劇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也成為丁派藝術的代表作。丁果仙演繹的唐王,就因此成了晉劇《打金枝》的主角。
評劇打金枝,勸架的皇娘是主角。
評劇《打金枝》是評劇表演藝術家筱俊亭的代表作。在這出戲里,筱派唱腔低回婉轉、節奏靈活、俏麗多姿、收放自如、流暢自然的藝術風格,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筱俊亭塑造的皇娘形象,充分運用筱派獨特的表演形式,從人物出發,其中“勸駙馬”一段,看似民間小夫妻吵架,丈母娘勸架的普通唱詞,用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后娘娘身上,經過筱派的演繹之后,那么恰如其分,風趣幽默。一個識大體、疼女兒、愛女婿的母后皇娘,由此活脫脫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評劇《打金枝》中,“訓女”、“勸愛婿”、“勸萬歲”等幾個唱段早已成為評劇舞臺上的經典。而每當八十多歲的筱老上臺,最愛演的是皇娘,觀眾最愛看的也是皇娘。作為評劇六大旦角宗師里唯一的老旦流派,筱派演繹的皇娘,自然就成了評劇《打金枝》的主角。
越劇打金枝,挨打的公主是主角。
越劇《打金枝》是越劇表演藝術家呂瑞英的代表作,她飾演的公主,嬌嗔、傲氣卻又不失小女人的可愛和任性,是呂派塑造的一個經典藝術形象。上世紀50年代呂瑞英首演《打金枝》,導演要求她演出公主的“驕嬌”二氣,要“驕得可愛”。如何讓這個“驕傲公主”驕得可愛呢?這時,她想起一部外國電影,片中女主角用手拍著球,眼不看球,如此上場,神情頗為自得。于是,《打金枝·闖宮》一開場,呂瑞英飾演的公主就借鑒了電影中的元素,她如旋風般出場,頭向側仰,“不可一世”地亮相,頓時一股青春氣息撲面而來。開頭一句“頭戴珠冠壓鬢齊”,驕傲而甜美,唱腔優美抒情。唱到“當今皇上是我父”時,公主身上散發出滿滿的優越感,韻味獨具。提起越劇《打金枝》,觀眾第一反應就是那段膾炙人口的“頭戴珠冠”,足見觀眾對呂派演繹的公主的認可。自然的,在越劇舞臺上《打金枝》的主角,也就變成了公主。
在戲曲表演中,角兒們根據自身條件,成就一個角色、一出戲的先例很多。起初京劇《秦瓊賣馬》的主角并不是秦瓊,而是丑行應工的王老好,譚鑫培演出此劇時進行加工,主角自然變成了秦瓊。而京劇《龍鳳呈祥》的主角是劉備,多位生行宗師演出此劇,都演喬玄,不斷加工整理,尤其是加入了膾炙人口的“勸千歲殺字休出口”一段,也就漸使該劇主角變成了喬玄。但像《打金枝》,被不同劇種、不同行當的角兒們演繹,并成為自身流派保留劇目的戲,真的是非常鮮見,值得我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