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重大災害、困難,文藝的作用不言而喻。且不說在抗日戰爭的民族危難時期,《義勇軍進行曲》等文藝作品發揮了巨大作用,就當下來說,2月2日文藝界抗擊疫情主題MV《堅信愛會贏》推出后,官方微博點擊量一天內突破900萬,之后在多家網絡視頻平臺上線,在二十家衛視和百余家地方電視臺播出。觀眾深受感動,有的網友動情地說:“感謝各位藝術家的聲援,熱淚盈眶!凝聚起中華民族的力量,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它反映了廣大文藝工作者在災難面前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痌瘝在抱的拳拳之心,反映了優秀的文藝作品在鼓舞斗志、撫慰心靈、凝聚人心方面能夠發揮的獨特作用。面對嚴重的災害,文藝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搞好創作、不辱使命,是值得認真思考的話題。
首先,應注重從整體上把握疫情防控斗爭中的精神氣象。這次疫情危害嚴重,可能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一段令人難忘的插曲。插曲自有其特色,但也使主旋律更為激越。除了強大的組織力,全國人民還用切實的戰“疫”行動映射出昂揚向上、共克時艱的時代精神氣象,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深厚底蘊。比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批批醫護人員離開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武漢,他們想的是疫情就是命令;千里之外的菜農駕車將萬斤蔬菜捐獻運送疫區,他們想的是防控疫情,人人有責;愛美的年輕護士因長時間的封閉工作顯得疲憊不堪,臉上被壓出深深的印痕,有的甚至已經破損,仍然沖鋒在前、恪盡職守,她們心中裝的是治病救人的仁愛之心……全國人民、各個崗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戰勝疫情努力著、奮斗著,體現出整體組織性和個體自覺性的高度統一,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這自然是一首氣勢干云、氣韻深長的史詩,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在重大考驗面前萬眾一心、同舟共濟,藐視困難、自信自強的精神意蘊和風貌。正像歌曲《堅信愛會贏》所說,“長江黃河水流長,我們凝聚起中華民族的力量”。盡管還有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這是主流、是總體,是中國人民戰勝疫情的強大精神支柱,是人們的“共情”,當然也是藝術創作必須把握的價值取向,是藝術作品必須呈現的基礎底色,并最終關系到作品的成敗。這需要藝術創作注重提升站位的高度,擴大審美觀照的視野,保持價值導向的定力,而不是局限于一隅之地、一孔之見,更不能人云亦云、迷失方向。
其次,應致力于“身臨其境”的感發和生動形象的表達。針對疫情防控的創作屬于主題創作,自然就會有一些價值理念上的“先入為主”,稍不留意就會陷入概念化表達,從而失去藝術形象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更不用說一些帶著敷衍了事、蹭熱度等不良動機了。要克服這種傾向,就要在端正創作態度的基礎上,用心、用情、用功去尋找發自內心的感動,并把它形象地表達出來。這里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身臨其境”、有感而發。“身臨其境”并不是說一定要涉身疫區,這對大多數文藝家來說不可能也沒必要。事實上,包括審美經驗在內,人們的很多經驗都是間接的、相通的,對疫情的感受也是如此,一個有一定生活閱歷的創作者,只要廣泛收集信息,加上以往生活的積淀,做到感同身受并不難。其中的關鍵,是用真情去體會,用真愛去觸發,把其中帶有普遍性的、能夠引起人們廣泛共鳴和深刻觸動的精神內涵、熾熱情感表達出來。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譜寫《紅樓夢》組曲之時不可能穿越到古代,但這并不影響他寫出名篇佳作,關鍵在于他對作品所表現的社會生活、人物性情和生活境遇、情感糾葛等思想內涵的深入體悟,真正做到了有感而發。當下信息媒介如此發達,醫療、救護、救援等各方面情景通過電視、網絡隨時可見,更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二是形象生動的表達。恩格斯曾明確指出,思想傾向“應由情境和情節本身產生出來,而不應特別把它指點出來”,應該“通過情節發展本身生動活潑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也就是說,藝術表達要想具有沖擊力、感染力,讓人過目不忘,必須是具體的、鮮活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是“從特殊中顯現一般”。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立象以盡意”,也是這個意思。面對疫情的創作也是如此,應用生動的形象、詞句、情節、旋律去描繪、表達,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宣示、口號上。比如,近日一幅《全國美食為熱干面加油》的漫畫被網友大量轉發、點贊,并引起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的轉發,正是形象化表達的功效。以上兩點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是任何優秀作品必須具備的,不可偏廢。這既需要眼力,又需要功夫;既需要積淀,又需要靈感;既需要量的積累,又需要質的升華,都不是輕輕松松所能達到的。
最后,應抱有更為高遠的藝術理想。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人類成長的歷史是在不斷戰勝災難中前進的,戰勝疫情的經歷也必將成為中華民族進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結構的契機。如何利用好這“危”中之“機”,更好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根鑄魂,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鼓舞士氣、撫慰人心,文藝不能缺位,提升精神氣質、優化文化心理,文藝更是責無旁貸。疫情促使全國人民更加團結一致,彰顯了制度的優勢和人性的光輝,同時也暴露出一些觀念的落后和社會治理的短板,顯現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識的薄弱,都可以通過藝術的形式去對比、去反思、去呈現,給人以靈魂的觸動和警醒,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注入新的動能,為中華文明的現代化提升增添新的力量。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廣泛深入的思考和積淀,在疫情防控的緊張氛圍下,實現起來有一定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棄這一理想,而是應該帶著它去投入當下的工作,以提高素材積累的針對性和問題思考的方向性,為條件成熟時進行宏大敘事、深刻表達,創作推出有分量、有高度的文藝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對影視、戲劇等綜合藝術來說尤其如此。抱有遠大理想,自然也會促進當下以團結鼓勁為主的創作水平的提升,二者相輔相成、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