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戲劇行業發展迅速,原創戲劇作品數量逐年增加,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演出市場受外部環境影響,國內原創戲劇迎來了發展窗口期。促進戲劇行業發展內循環,開拓原創戲劇新格局勢在必行。縱觀國際舞臺,在戲劇產業成熟的國家與地區,制作人一職在內容生產、項目運營及管理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日,為使國內戲劇行業更加健康、健全地發展,在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的資助下,由寬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制作人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管理系作為特約學術機構支持的戲劇制作管理人才培訓班在北京開班。此次培訓班,學員將在3個月的時間內,通過集中理論授課和分組項目實踐,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全產業鏈深入學習。
作為戲劇演出經營核心人物的戲劇制作人,能否樹立和培育適應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市場規律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綜合素質,是戲劇事業不斷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戲劇制作人?讓我們聽聽培訓班上的專家老師們怎么說。
良好的藝術鑒賞力
戲劇制作人是藝術創作的組織者,雖然并不直接參與藝術創作活動,但是必須具備一個藝術創作者的基本素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良好的藝術鑒賞力和敏感度,這是保證一個戲劇項目決策正確與否的必要前提。
制作人通過自己非凡的鑒賞能力,用獨特而犀利的眼光,將“璞玉”般的劇本從一些只具備表面光彩的“贗品”中挑選出來,讓真正具有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作品立上舞臺。
“每一部戲都是我看世界的窗口。”這是從業30余年、有著“金牌商業制作人”之稱的中國國家話劇院制作人李東多年來所堅持的“初心”。他認為,戲劇制作人是項目的領頭人,而成為一個優秀戲劇制作人,既要有審美意識和商業意識,又要有強烈的內驅力。“戲劇制作人就如同體育中的十項全能運動員,必須有強項,但不能有絕對的短板。在選擇作品時,要平衡好藝術審美與商業關系。藝術作品的比拼是審美的比拼。”李東說。
中國國家話劇院藝術總監戈大立同樣提到,在任何時代背景之下,戲劇創作的核心永遠是內容,即“內容為王”。“內容是劇場的核心,是占領市場的基礎,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的內容終將贏得觀眾與時間。優秀的戲劇制作人眼光應放長遠,切勿‘打短工’,應該培養良好的戲劇價值觀,而非價格觀。”戈大立認為,制作人應在商業與藝術之間有所取舍,不應簡單地將魚與熊掌兼得作為目標。
強大的策劃營銷能力
策劃和營銷是戲劇十分重要的一環,雖然劇目通常會聘請專門的宣傳人員,但在劇目確立之初,在專門的宣傳人員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劇目的策劃和營銷活動就已經在戲劇制作人的頭腦中開始構思。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建議,營銷預算應該占到預期票房的8%至12%。“舞臺演出的受眾分布在學術圈、生活圈、時尚圈等多個圈層,每個圈層觀眾的視角和訴求也截然不同。制作人對劇目的營銷方式要打破圈層。只有將‘入圈’制作和‘出圈’營銷緊密結合,才能讓我們的作品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而對于劇目的宣傳運營策略,馬晨騁也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不少方法。“在原版音樂劇《芝加哥》的宣傳中,我們讓優質營銷物料產生‘出圈’效應,引發受眾反響熱烈;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營銷方面的成功,就在于項目定位精準,又有春晚爆款加持,做到了各圈層觀眾全覆蓋;沉浸式演出《秘密影院:007大戰皇家賭場》的營銷中,我們聯合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宣傳引流,強調用戶社交及體驗感。”
如果劇目中沒有明星加盟,缺乏“爆點”,怎樣進行有效營銷?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保利票務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睿建議,項目立項時需要對目標受眾有精準定位,了解目標受眾,根據他們的習慣、喜好進行宣傳平臺、內容、方式的選擇;在劇目宣傳推廣時,應該積極追求“破圈”,選擇與時尚、商業等行業進行跨界融合,從而達到更廣泛的推廣效果。此外,還可以深挖劇目本身的優勢,如劇目核心價值、創新內容、主創團隊等。
優秀的組織管理能力
如果將一部劇目比作一家企業,那么戲劇制作人就是企業中的首席執行官,是企業日常管理和經營決策的重要負責人。因此,戲劇制作人必須具備優秀的組織管理能力。
組織一次戲劇活動,戲劇制作人要從制定工作計劃著手,進而對整個活動建立若干規則。不過,具體執行規則并完成工作計劃要由多個部門共同操作、協調運轉,因而制作人以計劃、指揮和決策構成的組織能力將是決定工作得失與成敗的重要前提。
此外,幾位老師都提到,戲劇演出的計劃往往是靈活的。無論是創作還是制作、演出過程匯總,都有可能在某些局部發生與計劃相違的情況。戲劇制作人應該具備應付各種變化的能力,遇事不慌、情緒鎮定,同時又要具備創造性地以變應變、化險為夷的能力。
財務核算能力、創新預見力及其他
戲劇制作人的很大一部分職責,是簽訂劇組所有和錢有關的單據,每天觀看劇組的財務報表并根據報表制定策略,節約成本和開源節流。這些和錢打交道的工作,就促使制作人必須具備基本的財務知識。此外,創新能力、預見性、執行力、學習能力等,也是戲劇制作人不可或缺的素質。
大麥Mailive話劇業務負責人趙琳說道:“在新的環境和格局下,未來演出行業人才需要擁有判斷未來的能力、溝通的能力、行動導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的內在驅動力、創新的能力等素質。除此之外,戲劇制作人還應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通過打造最小可行產品進行有效的市場實驗。”趙琳認為,新時代下的戲劇制作人,應多關注跨領域的、處在核心風口行業的人的觀點和預判;重視和平臺的合作,利用好數據信息的價值;還要多進行策略性的思考,切忌盲目行動。
“青年戲劇制作人要在繼承前輩現有成果的同時,更具有冒險精神,突破固化藩籬,對時代與潮流有所回應。”戈大立認為,自己那一代的使命是使劇場常態化運營。而現在,是中國原創劇目發展的大好時機,青年創作者應保持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響應時代,用具有豐富內核的故事重塑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