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和世界 共享發展”。這個5月,有著“中國茶都”美譽的浙江杭州迎來了第四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產業多分布在南方山區,是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茶產業的發展史,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奮斗史。本屆國際茶博會匯聚各主產省茶產業發展最新成果,以一個個翻天覆地的發展故事來折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偉大成就。為此,本屆茶博會主辦方精心策劃了國茶成就館。從展示形式看,國茶成就館通過展板、展品和數字化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展現建黨百年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茶產業發展的輝煌成就。從展示內容看,國茶成就館主要展示茶產業發展歷程、茶科技創新成果、茶文化傳承演變以及茶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從展示效果看,國茶成就館展示各地紀念建黨100周年的茶產品,集中展示我國茶樹新品種、茶葉多元化利用產品、茶葉加工流程模型、小型加工機械設備等茶產業發展歷史相關的各類展品。
在浙江省,茶產業一直是重要特色產業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把茶產業列為歷史經典產業。
近些年來,浙江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高效生態、特色精品”的要求,大力推進茶樹良種化、茶園生態化、生產機械化、產業品牌化,對茶產業進行深度開發,初步構建起茶產業、茶生態、茶經濟、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機融合、協調發展的現代茶產業體系。2020年,浙江茶園面積、茶葉產量、產值分別達20.5萬公頃、19.1萬噸、238.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茶葉總交易量、交易額分別達15.6萬噸、235.5億元,茶葉年出口量達到14.6萬噸,出口額4.47億美元,均居全國第一,尤其是綠茶,出口量和出口額占到全國總量的半壁江山。茶產業不僅成為促進山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改善生活品質的民生產業,也是建設生態農業的綠色產業、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產業。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梢哉f,發展茶產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從這幾年的實際情況來看,茶博會的成功舉辦,對浙江乃至全國茶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為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發揮了積極作用。進一步促進浙江省茶產業綠色發展,提升了茶葉品質品牌;進一步促進浙江省茶產業融合發展,激發了茶產業內生動力;進一步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帶動了農民致富增收。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爭創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上,浙江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借助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東風”,充分發揮浙江茶產業資源豐富、技術領先、人才集聚、市場聚焦、文化活躍等優勢,持續強品牌、興產業、揚文化、拓功能,促進浙江從茶葉大省邁向茶葉強省,把茶產業這張“重要窗口”的“金名片”擦得更亮。
概而言之,有這么4個關鍵詞:
科技支撐。一杯好茶,既有來自好山好水的先天優勢,也離不開生產、加工的后天優勢。浙江在這方面有基礎、有條件。浙江省進一步健全茶產業技術支撐平臺,強化茶產業技術團隊建設、“三農六方”合作,實施茶品種選育科技專項,推進茶葉全程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生產,提升茶加工水平,全面實現茶葉生產條件改善、茶葉品質提升、茶產品質量安全。加快建立一批茶機農藝融合示范區、示范點。推進生態茶園示范基地增點擴面提質,計劃到2025年,實現占全省茶園總面積70%以上的茶園生態明顯改善、茶葉品質明顯提升。
品牌引領。品牌是產品的靈魂,是產業發展和效益提升的保障。浙江省重點做強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企業品牌,提升一批產品品牌,形成“浙茶”品牌矩陣。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茶葉龍頭企業,探索建立“浙茶利益共同體”。同時,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組織開展各類茶事和茶葉品牌推介活動,大力宣傳浙江茶葉品牌。
數字賦能。全面推廣茶葉生產數字技術應用,建設一批茶葉數字化生產基地,一體化推進智慧茶園、智慧茶廠和智慧茶市建設,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品控等全環節大數據應用于一體的智慧茶業全產業鏈,為全國茶產業轉型提升貢獻浙江數字力量。
平臺升級。繼續高水平辦好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充分建設好、運用好這一國際茶葉展銷平臺。深化“兩進兩回”行動,構建農創客發展等平臺,培育茶葉創業創新人才。依托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特色農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做大做強茶葉產地市場和服務平臺,夯實“千家萬戶小生產”對接“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