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文化 >

          “萬年永寶 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帶你看古代豪車和萬年前稻米

          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幕的“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讓大家距離感受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最新成果和考古文保“黑科技”。

          作為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重要環節,“萬年永寶”展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首都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承辦。展覽匯集10個省區市、23家文博單位的50余件(套)文物及相關輔助展品,其中不乏國之重器和年來重要的考古發現,還有通過科學研究復原的精美復原件。

          有溫度的文物研究

          走進展廳,映入眼簾的第一件文物是西周伯椃虘簋,屏幕上播放的視頻介紹了這件珍貴青銅器的前世今生。1978年12月,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在通縣物資回收公司征集到一件殘銅簋,殘缺約1/5。后來幾經搜羅,找到了這件銅簋的殘片,將它修復后入藏首都博物館。眼前這件有著獸首形雙耳和生動紋飾的銅器,與老照片中缺耳、殘損的模樣相對照,讓人不禁感嘆文物工作者的匠心巧手。銅簋腹內鑄銘文5行,其中有“萬年眉壽”“子子孫孫永寶”字樣,此次展覽的名字“萬年永寶”正是出自這件文物。

          “展覽以一種新穎的方式讓文物活起來,同時讓大家看到文物是怎樣活起來的。”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中國絲綢博物館技術部主任周旸說,“文物出土時大多是‘塵滿面,鬢如霜’,文保工作者的職責就是要讓文物以體面的姿態呈現在展柜里,讓觀眾透過歲月感到文物的美。”

          展覽分為“萬年”“慧眼”“巧手”“芳華”“永寶”五個章節。“萬年”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保護的發展歷程。“慧眼”介紹了考古文保工作中的科技手段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發現。“巧手”通過一組組精美文物,展現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現代文保專家“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芳華”意為通過形神兼備的工藝復原,讓文物再獲新生、重現芳華。“永寶”展示了基于預防保護的文物風險管理系統,從大環境、小環境、微環境多個層面管控風險。

          “文物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但它不會開口說話。從科學認知到人文解讀再到傳承弘揚,構成了考古文保工作的完整鏈條。我們的研究不是冷冰冰的,要深入挖掘文物的價值,重現一段段塵封的歷史,向公眾講述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周旸告訴記者,策展團隊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重要科研成果和代表展品,突出展現文物保護的中國理念和中國實踐。展覽中可以看到距今約1萬年的碳化稻米、8000年前的海貝、戰國時期的大型漆床,一些重點文物為首次展出,如鄭州汪溝遺址出土碳化絲織物、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繪紫衣御手俑、唐代韓休墓《玄武圖》壁畫等。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展覽內容,展廳里設置了大量多媒體和互動設備,并引入增強現實(AR)技術,在幾個體驗點,可以用智能手機、AR眼鏡體驗虛擬與現實的交互。

          了不起的文保科技

          上百種礦石和染料標本、圓明園紅銅馬首X光片、檢測絲蛋白殘留物的試紙……置身于展覽現場,仿佛走進了文保科學實驗室,讓人大開眼界。

          一個小小的玻璃盒里,放著一團碳化發黑的絲織物。別看它不起眼,卻有著非凡的意義——它是目前肉眼可見年代最早的絲織物遺存。考古隊員在河南鄭州汪溝遺址的甕棺中發現了碳化紡織品,經微痕檢測技術分析,確認其為絲織品。這一發現與其他考古研究相結合,可以證明在 5000多年前的黃河流域先民們已開始育蠶制絲,而且當時絲織品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廣泛

          展廳里,來自陜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兩尊兵馬俑格外引人注目。綠面跪射俑單膝跪地,面容剛毅,栩栩如生。它是秦陵兵馬俑中唯一發現的綠面俑,極少出館展覽。另一尊紫衣御手俑頭部缺失,雙手前伸,似在持韁御馬。俑身所繪紫衣的顏色,來自一種人工合成的顏料,科學家將它命名為“漢紫”,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銅鋇。

          根據展板和視頻介紹,秦陵兵馬俑表面原本施有明艷的彩繪,由于制作工藝的特殊和對環境變化的劇烈反應,出土時彩繪層迅速卷曲起翹脫落,極難保存。得益于專家研發出的新材料和特定的加固技術,我們今天還能看到2200多年前彩繪兵馬俑的本色。

          離兵馬俑不遠處,墻上展示著一幅色彩鮮艷的壁畫,它是唐代韓休墓出土的《玄武圖》。韓休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以直言敢諫留名史冊。他的兒子韓滉也曾任宰相,所繪《五牛圖》為傳世名畫。韓休與夫人柳氏的合葬墓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墓中發現了歷經千年未褪色的精美壁畫。《玄武圖》繪于墓室北壁,發現時已被嚴重盜擾,百余塊壁畫殘塊散落在地。文保工作者運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和新型納米材料,完成了壁畫的修復。

          壁畫原件旁有一個沉浸式展示空間,讓人身臨其境地欣賞壁畫。在觸屏互動設備上,記者體驗了考古發掘和壁畫修復的過程:穿過墓道,進入墓室,將墻上的壁畫和散落的殘塊整體提取帶回實驗室,經過表面清理、拼接殘塊、繪制線圖、補色全色等多項細致的工序,壁畫終于修復完整。

          有靈魂的工藝復原

          扶著兩側把手,用力踩下踏板,用梭子將緯線穿入經線……展廳中,一名工作人員正在一臺復原的漢代提花機上演示織錦。這臺提花機是根據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織機模型及相關資料,以1∶6的比例復原而成,用它可以織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1995年,新疆尼雅墓地出土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它是迄今所見經線密度最大、織造難度最高的漢錦,堪稱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紡織考古發現之一。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人員經過深入研究,復原了西漢時期的多綜提花織造技術,成功實現了“漢機織漢錦”。

          “唐代貴婦的頭飾也太美了!”在西安李倕墓出土冠飾前,不少觀眾駐足欣賞。冠飾的主體材料為黃金,上面裝飾著珍珠、綠松石、琥珀、藍寶石、紫晶、象牙等各色珍寶,精美絕倫。據介紹,整個冠飾包含零散構件500余件,出土時保存狀況極差且層位復雜,專業人員采取打石膏包的方法將其整體帶回實驗室,經過長時間的仔細清理、逐層提取,終于復原了這件令人驚艷的冠飾。它不僅反映了盛唐時期的精巧工藝,也見證了當代文保工作者的執著努力。

          古代的豪車長什么樣?一輛戰國時期馬車復原件解答了人們的好奇。《周禮·考工記》云“一器而工聚焉者車為多”,車輿是古代機械制造最高工藝水的集大成者。2006年以來,甘肅馬家塬戰國墓地出土了大量車輿,為研究中國古代車輛的發展演變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這輛馬車根據馬家塬墓地出土文物復原而成,高大的車輪、紅色的車身、繁復艷麗的紋飾,盡顯西戎貴族車乘的華美氣派。

          新型植物源消毒劑、智能碳纖維囊匣、無需外接電源的調濕儲藏柜……展覽最后一個單元展示了先進的館藏文物保護裝備和風險監控系統,部分設備還可以上手體驗。目前,中國館藏文物預防保護研究已取得突破進展,形成了“穩定潔凈”的預防保護理念,提煉出獨具中國特色的系統解決方案,為文物“萬年永寶”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次展覽展期為3個月。在展覽期間,知名文物保護專家還將為公眾帶來11場專題講座,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物保護研究成果。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白象默默作出貢獻被扒出 網友:我們一...
          白象食品出圈了 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國貨...
          給力!南京城墻博物館成為中國首個ICOFO...
          橫店發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復蘇 20余...
          風動花開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何講究?
          不能只靠情懷“裸泳”!實體書店“八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三级4级做a爰60分钟| 特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午夜精品1区2区3福利| 99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精品久久中文网址|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乱码| 91香蕉视频黄色| 影音先锋无码a∨男人资源站|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波多野结衣456|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97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日本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啪啪调教所29下拉式免费阅读| 992tv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ww在线观视频免费观看w| 无遮挡1000部拍拍拍免费凤凰|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公交车老师屁股迎合我摩擦|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91在线一区二区| 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2020|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日韩午夜高清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激情六月在线视频观看| 全部免费a级毛片| 老师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凤凰福利 | 清纯秘书被总经理吸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