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12日,由國家文物局、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文物局)承辦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將在重慶舉行。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采訪了我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了解重慶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的故事。
革命文物“活”起來:
延續紅色文化“根”與“魂”
6月10日,渝中區紅巖村,新建完成的紅巖廣場莊嚴、美觀。
紅巖聯線管理中心遺址保護部部長吳統凡介紹,紅巖文化公園首期項目建設內容包含紅巖革命紀念館入口及周邊環境改造(紅巖廣場建設便是該工程的重點)、紅巖干部學院改造、曾家巖廣場地下空間改造、《新華日報》總館舊址環境整治4個部分,經過3個多月的建設,紅巖文化公園首期項目即將全部建設完成。
重慶對“紅色三巖”(紅巖村、曾家巖、虎頭巖)進行整體打造提升,規劃建設紅巖文化公園,就是為了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除了修繕文物舊址,我們還要根據檔案資料等復原歷史場景,創新講述方式,讓革命文物“活”起來,讓觀眾通過觀展汲取奮進力量。”吳統凡說。
文博場館“炫”起來:
傳統文化獲得創新性發展
6月10日晚,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舉行。活動中,王者榮耀白鶴梁皮膚正式發布,該皮膚迅速火爆網絡并登上微博熱搜。據介紹,白鶴梁題刻標志性元素與騰訊游戲王者榮耀進行跨界合作,旨在普及白鶴梁水文價值,在打造文藝精品中講好“中國故事”,讓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水文文化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博物館,總是給觀眾帶來無盡驚喜。前不久,在重慶日報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共同策劃主辦的“神秘的巴國”展覽導賞活動中,觀眾一次次感到驚訝——因為有了科技的介入,展覽變得更加炫酷,人們在觀展的同時,竟然還可以聽悅耳音樂、玩趣味游戲。
通過智能三維交互大屏無死角觀賞文物、制作數字文物拓片、體驗VR……6月11日下午,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期間,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三峽文物科技保護基地揭牌暨三峽文物保護成果展開展儀式將舉行。在這座大型“文物醫院”,你同樣可以盡情感受文物綻放的時代魅力。
文博場館“火”起來:
與公眾分享更多數字化資源
重慶自然博物館95后講解員王遙是個“寶藏男孩”。工作時,他是受到游客喜愛的講解員;休息時,他是全網擁有6萬名粉絲的視頻博主。“我的視頻以博物館題材居多,在網絡上把家鄉的博物館宣傳出去,我好驕傲!”王遙說。
越來越多青少年,愿意走進博物館這一“第二課堂”,觀展、參加社教活動、感受家鄉的文化底蘊。
文博熱在重慶并非孤例。在紅巖聯線管理中心所轄紅色景區、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等諸多文博場館中,都能感受到游客觀展的熱情。
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幸軍說,接下來,文物主管部門還將加快博物館館藏資源數字化,通過博物館官網、數字展覽、虛擬展示等多種方式,與公眾分享更多文物數字化資源,讓歷史遺跡、傳統文化點亮現代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