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來共邀請全國蔬菜經銷商560余人次,簽訂基地共建、產銷協議490項,貿易總額68.56億元。全區蔬菜種植面積297.6萬畝,總產量725.8萬噸,實現產值203.8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蔬菜產業的純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建成各類農產品(000061,股吧)集貿市場200個,批發市場127個,培育蔬菜流通企業和合作企業309個,建設蔬菜冷藏保鮮庫598個。蔬菜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提質增效技術覆蓋率達到70%,蔬菜監測平均合格率達到98.5%。全區認證“兩品一標”蔬菜產品110個,“寧夏菜心” “鹽池黃花菜”“六盤山冷涼蔬菜”等區域公用品牌唱響全國。
這一串串數字不僅僅代表著寧夏蔬菜產業取得的豐碩成果,也展示了寧夏蔬菜從初具規模到高質量發展的歷程。
寧夏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環境潔凈,是農業農村部規劃確定的黃土高原夏秋蔬菜生產優勢區和設施農業優勢生產區。目前蔬菜產業已形成了設施蔬菜、露地冷涼蔬菜、西甜瓜三大產業格局,產品70%以上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到東南亞、俄羅斯等地。
如何利用好這些稟賦資源,做大做強蔬菜產業?
寧夏組織編制了《寧夏“十四五”蔬菜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規劃》、《寧夏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加大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綠色技術推廣,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從蔬菜生產全過程著手,實施控水減肥減藥循環措施,大力開展綠色關鍵技術攻關與集成示范推廣。
強化產銷對接,健全流通體系。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開展產銷對接,2016年以來,連續舉辦“全國知名蔬菜銷售商走進寧夏活動”,邀請全國重點蔬菜批發市場、知名銷售商來寧,體驗產地環境,感受產品品質,發展訂單生產、合作共建基地,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良性發展。
強化品牌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質量全程追溯體系,加強寧夏蔬菜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建設,寧夏成為全國公認的優質蔬菜產區。
寧夏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賴偉利介紹:為實現蔬菜產業提質增效,各地創新推進機制,加大新建設施、永久性蔬菜基地、冷鏈物流及重大技術推廣支持力度,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加大支農信貸力度,通過財政貼息、擔保、以獎代補、先建后補和蔬菜自然災害、價格保險等方式,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培育一批規模效益顯著的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星級社會化綜合服務站,建立產業聯合體、產業聯盟,促進小菜農與現代大農業的有效銜接,與國內龍頭企業、經銷商密切合作,引導農民按照目標市場需求生產高端產品,發展訂單生產。實施龍頭企業帶動蔬菜產業融合發展行動,推動寧夏蔬菜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