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其中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優化調整排行規則等內容備受關注。隨后,部分主流社交媒體、影音平臺紛紛下線明星藝人個人榜單,僅保留作品相關排行,并且對明星藝人付費產品及內容進行了相關優化。
長期以來,一些商業網站和機構以讓粉絲“氪金”為目的,屢屢發布各類所謂人氣榜單、數據排名。在粉絲們看來,高排名會讓“愛豆”有更高曝光率,進而實現“數據變現”,讓其事業更上一層臺階。若想要喜愛的明星在榜單、排名上達到滿意的位次,粉絲們必須不停投入真金白銀控評、打榜、刷銷量……由于這類投票多為機械性的重復工作,專注此類打投行為的粉絲也被稱為“數據女工”。
“對哥哥的真情實感只有數據才能體現”“今天打投不努力,明天哥哥歇菜回家種地”……為了讓喜歡的偶像藝人獲得滿意的數據,粉絲只能不斷去調整、研究、適應各種投票規則。
一些數據排名亂象,早已受到各方詬病。有的平臺為了自身利益、為了提升粉絲黏度,不斷對榜單排名進行“優化”——只要粉絲充值、購買虛擬應援物品,就能向粉絲展示偶像藝人高人氣的假象;有的粉絲群體內部曾出現大粉頭,對低齡粉絲、未成年人進行洗腦、控制,讓其心甘情愿定期“上供”,統一打投、做數據,而實際上,大量資金的調配使用都缺少必要監督,大粉頭中飽私囊、卷錢跑路,甚至非法集資等情況都曾發生……
如此現實語境下,取消各類榜單,讓偶像、藝人的“數據人氣”脫水,降低追星熱度,已是推進“飯圈”治理、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凈化網絡空間的一種必須。
進而言之,取消明星藝人榜單,也有助于讓文化娛樂市場回歸初心,引導粉絲更多關注文化產品質量本身。
此前,不少商業榜單都是“做數據”的結果,刷出來的“成績”往往只能在粉絲小圈子里“圈地自萌”,無法獲得更廣泛的認可。取消榜單,是引導藝人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自身業務能力上去,也是引導粉絲多去關心作品本身。
某種角度上,一些商業網站和平臺已經成為網絡水軍、流量造假、黑公關等亂象的幫兇,他們也應該成為重點整治、嚴厲打擊的對象。
不做“數據女工”的倡導背后,是對理性追星發出的強烈呼吁和吶喊。此次專項行動還將持續進行,期待有關部門把公眾利益擺在第一位,把那些影響面廣、危害性大的網絡問題作為整治重點,不走過場,不放空炮,還公眾一個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和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