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位于深圳光明區的貝特瑞高新技術工業園內,車間里一條條生產線正全力運行。恰逢新能源行業市場蓬勃發展,作為全球領先的鋰電池正負極材料解決方案供應商,貝特瑞正開足馬力生產保供。
“此次政策對我們來說可謂恰逢其時。”貝特瑞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貝特瑞所說的政策“恰逢其時”可謂十分精準。就在幾天前,公司總經理任建國在一次發言中提到,希望抓住行業發展的“黃金10年”,特別是2025年之前,鞏固貝特瑞在負極材料行業的龍頭地位,讓公司各方面再上一個大的臺階。
“負極材料龍頭”“北交所市值一哥”,帶著這些標簽的,是一家不斷修煉自身“內功”的深企。
6月6日,《深圳市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發布,提出結合我國新一代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重大需求,聚焦產業發展瓶頸,攻克一批新材料關鍵核心技術。任建國表示:“這正是貝特瑞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近期,貝特瑞在光明區開工的“年產4萬噸高端負極材料”工程,作為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其建設的硅基負極材料突破了傳統負極材料的“天花板”,被視為負極材料的未來。
貝特瑞董事長賀雪琴表示:“我們非常重視整體供應鏈能力的打造,特別是核心關鍵材料的穩定供應機制。”基于此,貝特瑞啟動的新項目,都采用一體化邏輯,預計公司關鍵核心工序的自供率達到五成以上。(記者 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