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華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上周上證指數延續調整,資金面上,8月來的市場走弱主因交易型外資凈流出,其擔憂點:①國內政策力度及有效性預期已下修,體現為對政策落地的鈍化,②通脹或反彈,美債短期波動或為制約。短期,當前明顯優于去年10月,彼時指數低點體現對本輪短周期的悲觀定價,安全邊際高。企穩節奏上,港股或領先A股。中長期,當前對基本面定價或過度悲觀:①地產銷售仍處低位,但二手房環比改善,經紀人預期回升;②國內商品近期強勢,PPI周期大概率筑底回升;③基于已披露信息,1H23全A盈利增速中位數6.5%,環比回升。操作上,高股息+回購選股;戰略配置醫藥和低估值電子。
(資料圖)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交易型外資凈流出是資金面上引發調整的主因,短期美債波動仍是風險點
7月政治局會議當周大幅凈流入后,陸股通連續3周凈流出,8月來累計凈流出約740億元,為單月歷史新高。但EPFR口徑下,截至8.23,本月投資中國AB股的海外主被動共同基金凈流出約88億元,兩者間約650億的缺口或主要來自對沖基金等非共同基金。外資流出體現對于1)國內經濟復蘇有波折、政策重心、力度和有效性存在預期差;2)美國基本面、美債供給及聯儲鷹派立場超預期,美債、美元雙強的擔憂。國內政策力度及有效性預期已下修,落地時市場反饋相對平淡。但JH央行年會鮑威爾表態偏鷹+6月來油價漲幅近20%,8月美國CPI或反彈,美債短期波動或制約外資。
去年10月低點具備較高安全邊際,港股為A股企穩的先行指標
空間維度,短期存在兩點制約:1)限售股解禁仍有一定壓力,至10.1,周度平均解禁規模約891.6億元;2)若美債美元維持強勢,外資仍可能帶來資金面上的壓力。去年10月的指數低點為滿足多個底部信號的大底,體現了對于本輪短周期的悲觀定價,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時間維度,或需觀測9月上旬美國非農、9月中旬美國CPI以及9月下旬聯儲FOMC能否帶來美債和美元的解壓。此外,考慮到本輪調整的主導資金為外資,且當前AH隱含預期較為悲觀,港股或為A股企穩的領先指標。
中長期看,投資者尤其是外資對于基本面的定價或過于悲觀,部分失真
投資者的最主要的擔憂在于中觀層面,2Q23-3Q23全A企業盈利會否失速,部分資金,尤其是外資,對于宏觀層面,地產銷售、PPI同比價格周期的疑慮,本質上也是對于全A企業盈利能否企穩回升信心不足。對此,華泰證券,A股企業盈利在2Q23-3Q23大概率將企穩回升,兩點依據:①收入端,該機構的模型顯示,7月全行業景氣指數小幅回升,3-7月全行業高頻景氣指數基本走平;2)截至8.25,全A中報及業績快報披露率為53%,基于已披露數據,1H23全A企業盈利增速中位數為6.5%,環比回升趨勢延續(4Q23\1Q23分別為-6.3%和5.1%)。
操作策略:看短做短,高股息+回購選股,看長做長,戰略配置醫藥、電子
中長期,投資者,尤其是外資,對于基本面的定價或過于悲觀,部分失真。短期,外部波動下,市場確仍存一定不確定性。提供兩種操作思路。第一看短做短,①回購選股,以預案回購溢價率>60%為錨,把握月度維度的事件驅動機會;②高股息選股,以分紅穩定性、盈利質量為錨,構建行業中性的“類現金”組合。第二,看長做長,配置景氣-籌碼-主題框架下占優的電子(面板、消電、元件)以及戰略底部或在形成的醫藥,①2Q23 全球醫藥投融資額同比連續兩個季度回升,周期底部或確認,②前期壓制醫藥估值的公募籌碼壓力消化較充分,③一級行業中醫藥調整的時間、空間均居前。
風險提示:1)國內復蘇不及預期;2)聯儲收水超預期。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