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節剛一結束,銀監會派出部門即對11家金融機構開出共計500萬元罰單。
據深圳銀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監管部門近日對工商銀行深圳分行、郵儲銀行深圳分行、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北京銀行深圳分行、浙商銀行深圳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深圳分行、深圳農商銀行、長城資管深圳分公司、華潤深國投信托公司、深圳光明滬農商村鎮銀行、國銀金融租賃公司,共11家金融機構進行處罰,共計罰沒500萬元。
上述罰單中,就有三家金融機構因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被集中處罰。其中,工商銀行深圳分行因為借道關聯企業并購貸款為房地產企業融資、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80萬元。
深圳農商銀行則因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貸款資金回流借款人用作銀承匯票保證金,被沒收違法所得86050.91元,罰款80萬元。浙商銀行深圳分行同樣因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罰款30萬元。
從去年開始,票據業務違規已成為銀行業罰單的重災區。1月27日,涉及郵儲銀行票據案的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共計支付了2.95億元的高額罰單,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南京銀行鎮江分行、河北銀行、河北定州農村商業銀行、廈門銀行、長城華西銀行在票據業務中踩雷。
今年1月25日召開的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也將規范票據業務納入今年十大監管任務重點之中。
除票據業務違規外,此次公布的11張罰單中,多數金融機構均因涉及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僅有華潤深國投信托和長城資管除外。
據公開信息,華潤深國投信托因向委托人披露信息有重大遺漏,被罰款50萬元;中國長城資產管理深圳市分公司則因高管未經監管部門任職資格核準即履職,被罰3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1月13日下發的《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剛剛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經監管部門核準任職資格而履職等具體違規行為列為重點整治對象,長城資產即宣告觸網。
新年過后的又一輪罰單下發,再次彰顯銀監會今年嚴監管的態度。
在先后祭出廣發銀行“僑興債”案、郵儲銀行票據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造假案三單天量罰單的同時。1月13日,銀監會又下發了《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這也是繼2017年后,銀監會再談行業“十大亂像”,整治工作升級。
根據《通知》,2018年銀行業將重點圍繞公司治理不健全、違反宏觀調控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利益輸送、違法違規展業、案件與操作風險、行業廉潔風險等八個方面開展整治工作。
而直接或變相為房地產企業支付土地購置費用提供各類表內外融資,虛存虛貸、授信集中度管理不力,和上述提及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經監管部門核準任職資格而履職等具體違規行為將是今年監管部門重點整治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