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銀監會2月發布2017年四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4%。
與此同時,多地銀監局也發布了當地銀行業運行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不良和凈利潤情況發現,15地披露了相關數據。東北地區不良率仍然高企,均在3%以上,最高達4.31%,凈利潤下降;而沿海多地不良“雙降”,凈利潤上升。
黑龍江銀監局披露,2017年末,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3.34%,比年初下降0.10個百分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2.24%,比年初上升0.27個百分點。2017年累計實現凈利潤206.4億元,同比下降27.8%。
吉林銀監局披露,吉林不良貸款率4.31%,比年初上升0.46個百分點;2017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44億元,同比下降32.26%。
東三省中,遼寧銀監局尚未披露2017年銀行業運行情況。不過,2017年前三季度,遼寧不良“雙升”,凈利潤下降。遼寧銀行業(不含大連)累計實現利潤359.63億元,同比下降4.16%;不良貸款余額908.8億元,與年初相比增加144.8億元,不良率3.15%,較年初上升0.31個百分點。
“外部經濟環境復蘇緩慢,產業結構失衡,中重型工業比重大,第三產業欠發達,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恐是影響銀行貸款的資產質量的外在原因。”一家銀行相關人士認為。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銀行業資產質量的變化與區域經濟情況、風險暴露進度有很大的關系。東北經濟情況依然未見明顯好轉,銀行業不良風險仍在出清過程中,資產質量壓力較大。”
此外,河南、山東銀行業也保持較高的不良率,均超2%。不同的是,河南不良率下降,凈利潤上升,而山東則相反。
具體來說,河南銀行業不良率2.3%,比年初下降0.57個百分點,凈利潤686.25億元,同比增加17.68億元。
而山東銀監局披露,山東銀行業不良貸款較年初“雙升”,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813.2億元,比年初增加416.2億元;不良貸款率2.56%,比年初上升0.42個百分點。利潤同比少盈,2017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凈利潤383.9億元,同比下降47.11%。
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沿海多地不良“雙降”,凈利潤上升。
“長三角地區風險暴露較早,且2016年以來區域經濟復蘇明顯,銀行業不良生成大幅下降,資產質量顯著改善。”廖志明認為。
以華東兩大經濟大省——江蘇、浙江為例,江蘇銀監局披露,江蘇銀行業不良率1.25%,較年初下降0.63個百分點;凈利潤1755.52億元,同比上升12.43%。浙江不良貸款持續“雙降”,截至2017年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不良貸款余額1478億元,比年初減少299億元;不良貸款率1.64%,比年初下降0.5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保持穩步下降態勢。
經濟大省廣東也是如此。廣東銀監局披露,截至2017年末,廣東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68%,較年初下降0.11個百分點。2017年1-12月,廣東銀行業實現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前利潤2470.98億元,同比增長9.16%,實現稅后利潤1543.19億元,同比增長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