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一本財經主辦的“風控·命門 2018年第二屆全球金融科技風控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府、企業、學術機構的嘉賓代表共同探討金融風控,及如何利用新技術提升金融效率和風控水平。網信由于一直以來不斷提升風控水平,并引用新技術提升金融服務安全性,從而榮獲“金融科技風控企業50強企業”殊榮。
會上,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會員、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在金融風險風控中的應用》主題演講中指出,當前金融風險防控與監管仍是公認的世界難題,而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很可能是解決這一世界難題的歷史機遇,人工智能的應用很有希望將金融風險監管與預警提高到嶄新、空前的水平,這需要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和有關人工智能企業、研究單位的通力合作。
不只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都正在改變著金融服務的方式,并提升金融效率和安全性。為此,不少金融企業都在積極布局相關技術領域。
“網信正在積極布局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場景化應用。”網信控股首席技術官周欣在會上表示,網信已將上述新技術應用于各個金融場景中,同時場景化的應用也會推動新技術的研發。
據周欣介紹,在大數據領域,網信通過日志采集、業務數據收集,構建了智能BI系統和準實時的數據采集體系,用戶核心交易的多維度統計數據都可以在智能BI系統中準實時看到。同時,網信通過大數據方式自建了全鏈路的實時監控體系,可以及時發現以前工程師很難查到的問題。
此外,網信在區塊鏈領域目前也已經開展了多場景的應用,特別是在供應鏈體系的風控方面。網信把供應鏈上下游的多級經銷商以及供應商的交易數據寫入區塊鏈,這些數據具有不可篡改、可傳導、可溯源,有助于提高金融機構的風控水平以及幫助區塊鏈上的企業快速融資。另外,啥網信還將區塊鏈應用于第三方對賬體系,包括積分商城、積分兌換體系等。
在人工智能領域,網信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并積極探索各種場景的應用。例如投資券、紅包的發放,以往是由業務人員決定針對哪些人發、什么時候發、發多少。現在,網信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發放,大大提升了營銷效率,節約了成本。
周欣表示,互聯網金融行業要靠技術的提升和發展,來滿足業務的需求。在未來的業務領域,網信看好消費信貸、供應鏈金融,并將在這兩大領域積極探索和引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