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銀行屢屢觸發“保價”條件,引起資本市場人士對于破凈銀行股的關注。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收盤,2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15家跌破凈資產。
有業內人士認為,銀行股大面積破凈有其行業的特殊性,破凈不等于基本面惡化。
股東曾增持“維穩”
5月24日晚,江蘇銀行公告稱,截至2018年5月24日收盤,江蘇銀行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本行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7.90元/股,達到實施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江蘇銀行將在達到實施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之日(5月24日)起5個工作日(5月31日)內制定并公告股價穩定具體方案。
截至昨日記者截稿時,江蘇銀行股價7.45元,總市值860億元,2017年年報凈利潤120億元。
5月22日,上海銀行發布關于觸發穩定股價措施的提示性公告稱,公司A股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16.27元/股,于當日觸發了穩定股價措施,將在6月5日前制定穩定股價方案。
截至昨日記者截稿時,上海銀行股價15.7元,總市值1226億。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銀行和上海銀行兩家銀行的股東均在觸發“保價”條件之前,增持“自家”銀行股份。
江蘇銀行大股東江蘇信托于5月17日至18日,增持了3129萬股江蘇銀行A股,目前占該行總股本的8.0047%;股東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5月18日和5月21日共增持1209.27萬股,持股比例增至7.67%。
上海銀行有關股東也曾經于5月8日-5月18日,以約3.04億元自有資金、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了該行股份逾1957萬股。但均未能阻止股價下滑。
后續存款競爭或將“拼內功”
上述案例并非孤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收盤,2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15家跌破凈資產。
其中破凈幅度最高的是光大銀行,最新的市凈率只有0.69倍。此外交通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華夏銀行的市凈率也在0.8倍以下。
在上述15只破凈銀行股中,有7家股份制銀行、4家商業銀行和4家國有大行均跌破凈資產。
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意識:銀行股大面積破凈有其行業的特殊性,不能完全準確反映出銀行的實際價值。破凈不等于基本面惡化,兩者不能畫等號。
廣發證券分析師倪軍認為,監管協同強化,銀行業資產擴張面臨較大壓力。后續存款競爭或將從價格戰轉向拼內功,拼渠道網點服務,有利于優質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