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沁詩
資管新規的正式發布,對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提出了全面的規范要求,包括產品凈值化運作、打破剛性兌付、強化信息披露、重視投資者保護等。在這一背景下,投研能力成為理財業務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多家銀行主動尋求轉型,對標公募基金運作模式,理財產品“公募化”的進程勢不可擋。
銀行紛紛成立凈值型理財產品
近期,不僅多家銀行紛紛成立資管公司,多只對標公募基金的產品也接踵而至。如銀行理財產品紛紛轉型凈值化產品,包括浦發銀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等都已發行、成立凈值型理財產品。
例如浦發銀行于6月中旬發行一只對標先進公募基金運作模式的債券型公募基金型凈值理財產品——債盈利180天計劃。雖然從多方面來看,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仍然存在區別。首先是運作主體不同,理財產品運營主體是理財投資經理,公募基金的運作主體是基金經理;其次擇時監管方不同,基金資產需要托管在具有托管資格的銀行,且其賬戶設立和運作均嚴格獨立于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同時,證監會專門出臺了針對貨幣市場基金的管理規定,對基金的信息披露也有嚴格要求。而銀行理財的資金去向的披露比較少,比如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往往是不披露具體產品運作情況的。此外,還存在申購門檻的區別,基金申購起點很低,有1分錢起購的,也有1000元起購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較高,一般都在5萬元,有的甚至為10萬元。
但從上述已有案例的產品運作介紹來看,凈值化產品的轉型便是向公募基金靠齊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據上海合富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響分析,以破除剛兌為目的的凈值化管理,真正的核心是對投資標的進行公允價值估值。而公募基金已經提供了行業最佳實踐,其公允價值計量、定期信披和三方托管,都值得銀行理財借鑒。
可投非標或成“必殺技”
成立不久的招商銀行資管也于近期發行多只凈值化理財產品。根據招商銀行資管的公開資料,其中睿遠平衡六期將采用三年全封閉運作,權益資產靈活配置,最大比例可達40%。雖然在這只產品的宣傳文字中,并沒有提到對標公募基金,但看它的產品要素中,最大的亮點在于,除可投資債券股票外,還可配置非標債權、結構化優先級、轉債交債等資產。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只產品從形式到運作方式等,都非常接近公募基金,并且還擁有一項公募基金沒有的“必殺技”:可以配置非標債權。
“當銀行資管本身既能有類公募產品,還能擁有更豐富的投資標的,再憑借銀行自身強大的銷售渠道,對公募基金的同類型產品來說,是非常有競爭性的。”該人士表示。
實際上,對銀行資管來說,針對同類型產品,相較于公募基金最大的優勢之一便是投資標的的豐富,其中最主要的一項便是可以投資非標債權。
根據資管新規的要求,公募產品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和上市公司股票,被普遍解讀為進一步限制了非標的融資來源。雖然新規對資管產品投資非標嚴格要求期限匹配,非標終止日不得晚于封閉式產品到期日或開放式產品最近一次開放日,但是非標一直是銀行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重要的比較優勢。
例如,在浦發銀行的轉型思路上便提到,在產品形態上,以開放式凈值型產品為基礎,逐漸豐富封閉式凈值型產品;而在投資標的上,則根據不同投資者的偏好,豐富投資策略,借力高效的資產投資交易能力,推出覆蓋標準化資產投資、非標資產投資等多樣化投資標的理財產品系列。
同類型公募基金產品的固定收益投資方向其實就是配置債券,而銀行公募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與公募產品一樣,都比較低,他們既可以配置與公募基金同樣的債券,還同時可以配置一些非標,所以對同類型的公募基金產品來說,這樣的理財產品會帶來很大的沖擊。
大資管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近日,南京銀行發布公告,宣布設立資管子公司。南京銀行公告稱,設立資產管理公司符合國內外銀行業發展趨勢,有助于提升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提升對公司客戶的綜合金融服務水平,增強公司服務實體經濟、價值創造和整體抗風險能力。
據統計,今年以來,除南京銀行外,先后還有招商、華夏、北京、寧波、交通、光大、平安等7家上市銀行發布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大資管行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銀行資管子公司,也會更多地向公募基金看齊,進行同臺競爭。
不少公募基金人士都表示,已經感受到了危機。“未來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與其他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相比,公募基金在激勵機制方面還存在優勢,也更容易吸引到優質人才,這種人才優勢在短期內還是能夠保持的。”華南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記者,既然渠道不占優勢,那就要保證投研實力不被超過。“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研究深度的投資做好,提高投研實力,同時保證投資風格更為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