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系統開出了2019年以來的最大單筆銀行罰單,天津銀行因同業理財產品誤導銷售等12項違規行為被天津銀保監局開出660萬元巨額罰單。
中國網財經記者就此事采訪天津銀行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關于監管機構對以往本行個別分支機構違規經營行為的行政處罰,以監管機構披露信息為準。
事實上這并非天津銀行首次出現內控漏洞,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該行自2016年3月登陸港股以來,因曝出7.86億元票據大案、內控頻頻失守多次將自己推上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天津銀行這家已成立23年的老牌城商行,亦是在其上市這一年,經歷了核心領導層大換血,盈利能力及資產質量開啟了連年下滑的走勢。
內控頻失守 上市不久淪為破發股
公開資料顯示,天津銀行成立于1996年,前身為天津市商業銀行,在2018年中國銀行業百強榜單中,該行憑借資產規模7019.14億元、核心一級資本凈額440.36億元位居第32位。
2016年3月30日,歷經20年發展的天津銀行正式登陸香港主板,成為天津市國有企業IPO募集資金最高和資產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H股每股發行價為7.39港元,募集資金近80億港元。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天津銀行在其上市一周后被曝出7.86億元票據大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016年4月8日,天津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上海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一起風險事件,涉及風險金額為7.86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在票據大案曝出后,天津銀行便進入長期破發狀態并維持至今。截至2019年3月8日收盤,天津銀行報收4.64港元,較發行價已跌37.2%。
與此同時,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天津銀行近兩年因同業、外匯、欺騙投保及被保險人、承兌匯票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監管層屢開罰單,罰沒金額已超千萬元。
具體而言,2017年7月,上海分行受總行委托,與同業違規簽訂票據回購合同,造成損失,被罰款50萬元。2018年1月,上海分行因對外簽署同業非標投資合同并加蓋分行公章,實質承擔風險責任;對同業投資資金投向未盡合規性審查義務,同業資金投向未經審批的道路施工項目等被處罰款人民幣100萬元。
同年4月,該行被保監會天津監管局連發4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因育嬰路支行、第五中心支行、西聯支行、第四中心支行因存在欺騙投保、被保險人的違法行為,共計罰款40萬元;7月,第六中心支行因違規辦理內保外貸被外匯局罰款740.25萬元;8月,上海分行因未按規定盡職審核轉口貿易真實性,憑企業虛假提單辦理轉口貿易付匯業務被外匯局罰款80萬元;12月,唐山分行因辦理承兌匯票業務被唐山銀監局一連開出5張罰單,罰款200萬元,兩名員工被警告并分別罰款5萬,還有一名被取消三年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
而進入2019年,天津銀行又接到了660萬元的巨額罰單。根據天津銀保監局披露的2019年1號、2號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此次天津銀行660萬元的罰單涉及12項違法違規事實,主要集中于同業、理財業務,同時該行相關負責人施遠被予以警告。
管理層大換血 盈利能力、資產質量連年下滑
2016年對于天津銀行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登陸H股及曝出票據大案外,該行還展開了核心領導層的全面調整。
2016年12月21日,天津銀行發布了董事長及行長變更的公告,董事長袁福華、行長文遠華雙雙辭任,由原天津農商行董事長李宗唐、原渤海銀行監事長孫利國分別接替董事長及行長的職位。
公開資料顯示,李宗唐生于1959年,自2010年6月起任天津農商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職,此前曾先后就任于天津市財政局、天津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孫利國生于1962年,自2015年6月起擔任渤海銀行監事長,此前曾先后任職于建設銀行及渤海銀行。
此前有媒體報道,天津銀行管理層大換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袁福華和文遠華在管理理念上不同。業界對其新任董事長、行長帶領上市后的天津銀行實現跨越式發展普遍較為看好。
然而現實是,天津銀行自2016年起凈利潤增速由正轉負,開啟了連年下降的走勢。與此同時,資產質量持續下滑的態勢仍在延續。
據天津銀行發布的《2019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該行2016年至2018年實現營收分別為118.15億元、97.97億元、116.9億元,增速相應為-0.71%、-17.08%、19.32%;凈利潤分別為45.16億元、41.34億元、41.09億元,增速相應為-7.84%、-8.46%、-0.6%。
聯合資信在其2018年7月出具的天津銀行《2018年跟蹤信用評級報告》中指出,總體看,主要受利差收窄影響,天津銀行利息凈收入呈下降趨勢,導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有所減少。
天津銀行營業收入以利息凈收入為主。值得一提的是,該行利息凈收入增速從2016年起同樣由正轉負。數據顯示,天津銀行凈利息收入2016年為103.59億元,同比下降2.97%;2017年為84.01億元,同比下降18.9%;2018年6月為19.66億元,同比降幅高達54.27%。
資產質量方面,據現有資料顯示,天津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12年以來連年攀升,2012年至2018年該數據分別為0.72%、1.03%、1.09%、1.34%、1.49%、1.56%、1.71%。
中國網財經記者就天津銀行盈利能力、資產質量連年下滑等問題采訪該行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2018年6月天津銀行凈利息收入下降54.27%的原因是由于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正式實施,原準則下部分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被重分類至新準則下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對應資產產生的利息也由利息收入調整至投資收益,由此導致利息收入有所下降。
至于資產質量持續下降,該行負責人表示,2018年不良貸款率小幅增加是由于天津銀行落實監管要求,把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計入了不良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