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股上市銀行即將進入“年報時間”。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31家A股上市銀行中,8家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的2018年業績快報已全部出爐。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8年股份制銀行受益于監管政策的邊際放松,總體發展好于預期,呈現出分化顯著、營業收入增速和凈利潤增速均實現改善的特點。
具體而言,2018年8家股份制銀行資產規模平均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3.8%提升至5.2%;營業收入平均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1.8%提升為10%;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4.4%提升至6%。
經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2018年8家股份制銀行資產規模排名依次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資產總額分別為67458.38億元、67142.2億元、62868.37億元、60654.91億元、59950.46億元、43577.43億元、34207.53億元、26805.8億元,對應增速分別為7.12%、4.63%、2.44%、6.83%、1.58%、6.59%、5.3%、6.84%。
與此同時,對應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2.57%、13.06%、1.73%、5.2%、8.65%、20.03%、10.3%、8.8%;凈利增速分別為14.84%、5.93%、3.05%、4.57%、1.03%、6.7%、7%、5.22%。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18年股份制銀行在業績整體回暖的背景下,行業分化的趨勢也愈發顯著。經過對比可見,招商銀行不僅凈利潤排第一,且增速也是唯一超過兩位數;而在盈利能力方面,除了招商、光大、平安外,其它股份制銀行凈利同比增速低于6%平均值,且首尾增速差距達13.81%。
在武雯看來,股份制銀行出現明顯分化主要因各自的業務結構、側重點不同所致。例如,有些仍處在不良加速出清的狀況,不良減值壓力比較大;有些息差恢復比較快,負債端成本控制較好,有些則不然。
中國網財經記者發現,除了業績外,股份制銀行的資產質量亦出現整體有所改善但分化加劇的趨勢。
總體來看,2018年股份制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3BP。其中,除了光大銀行持平外,實現資產質量優化的為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6%、1.57%、1.92%、1.7%;對應同比降幅為0.25%、0.02%、0.22%、0.73%。資產質量下滑的為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7%、1.76%、1.85%;對應同比增幅為0.09%、0.05%、0.09%。
對此,武雯表示,2018年部分股份行的不良貸款率略有上升,主要由于其加大不良確認力度,嚴格執行90天以上逾期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規定,消化資產質量包袱所致。同時,部分業績較好的股份行加大不良處置力度,不良貸款率大幅下降。
展望2019年,武雯認為,在貨幣金融政策更趨前瞻性、靈活性,銀行業整體政策環境較2018年可能進一步邊際放松的背景下,股份制銀行將在資產配置方面更為靈活,表現出相對較高的風險偏好,整體客戶結構進一步下沉,小微貸款、民營企業、普惠金融及消費信貸占比相對較高,凈息差方面受制于存款分流及資產端定價的略有下降的大趨勢預計維持平穩;非息收入依舊保持增長態勢;考慮到監管對不良偏度的要求仍然保持不變,資產質量預計保持平穩。
對此,武雯預計,股份制銀行的盈利水平在2019年仍能保持8%-10%的同比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