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獲悉,本溪銀行2019年一季度盈利虧損,且不良貸款率高達7.09%,遠遠超過同期同類型銀行平均水平。除不良貸款率高企外,本溪銀行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指標也出現不達標情況。
根據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資信”)出具的對本溪銀行2019年主體長期信用評級報告(以下簡稱“評級報告”),該行面臨業務調整、信用風險,以及盈利、流動性、資本補充等多方面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指出,本溪銀行房地產及建筑業貸款占比較高,且近期有風險事件發生,需關注相關貸款的未來風險情況。
一季度虧損0.61億元
評級報告顯示,本溪銀行2019年3月末營業收入為0.64億元,但撥備前利潤總額以及凈利潤分別為-0.55億元和-0.61億元。
實際上,近3年來,本溪銀行營業收入逐步增長,但凈利潤呈逐年下滑趨勢。根據評級報告,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該行營業收入分別為5.07億元、5.18億元和6.23億元;而凈利潤則分別為1.21億元、1.14億元和0.31億元。且2018年末,該行平均資產收益率和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09%和1.56%,較2017年同期的0.39%和5.93%均有較大幅度下滑。
資產質量方面,在2016年和2017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77%和1.74%,但2018年末一度飆升至7.42%。截至2019年3月末,本溪銀行不良貸款率較2018年下降0.33個百分點至7.09%,但仍處于較高水平。根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同期全國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和全國城商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僅為1.8%和1.88%。
不良貸款率高企,撥備覆蓋率也急劇下滑。2018年末,本溪銀行撥備覆蓋率由上年的153.57%下降為44.26%,2019年3月 末為45.13%。而根據監管最新的要求,撥備覆蓋率應為120%~150%。
此外,在資本充足方面,本溪銀行的指標也遠遠低于監管要求。2019年3月末,該行資本充足水平降至近年來最低,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6.23%。而按照現行監管標準,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分別為7.5%、8.5%和10.5%。
實際上,近3年來,本溪銀行資本充足水平一直在下滑。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以及2018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26%、11.01%和6.37%;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35%、10.18%和6.3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29%、10.11%和6.37%。
不過,聯合資信在7月26日披露的對該行的評級報告中并未對該銀行下調評級或展望調整為負面。但是聯合資信在報告中指出,本溪銀行貸款客戶集中度高,關聯交易規模較大,公司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在大額風險暴露考核新規的壓力下,業務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信貸資產質量顯著下行,短期難有改善,目前撥備水平不足,進而加大其資本消耗,資本充足水平已低于監管要求,面臨迫切的資本補充壓力;貸款損失準備計提規模的增長對其盈利水平形成負面影響,盈利水平未來將進一步承壓。此外,該行對同業資金具有一定的依賴度,面臨一定的流動性管理壓力。
記者聯系到本溪銀行,該行在給記者的采訪復函中表示:“任何一家商業銀行的發展都會受到大的環境和小的氣候的影響,有些問題的存在是帶有普遍性的,本行也不例外,但也不具備典型性和特殊性。另外,從業務發展的角度來講,很難以某一時間點的數據來判定成敗優劣,金融行業更是如此,需要一個完整的周期判斷收益的盈虧。”
房地產業務風險暴露
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表示,作為根植地方的城商銀行,本溪銀行貸款投放與當地經濟結構關聯度高。本溪市以鋼鐵和原材料工業為主,本溪銀行貸款主要投放于下游制造業和不依賴于規模效應的批發及零售業。近年來,本溪銀行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的貸款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房地產和建筑業是鋼鐵行業的終端下游產業,在區域經濟結
構上占有較大比重,加之地方經濟結構單一,缺少有價值的投放行業,因此本溪銀行對上述兩行業的貸款投放較大。
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本溪銀行上述兩行業貸款合計占比為17.03%。截至2019年3月末,本溪銀行一筆4.80億元的房地產貸款已出現經營和還息困難,上述貸款尚未到期,貸款五級分類仍為正常
類,當地監管已組織成立債委會對上述貸款進行統一協調處置,未來需持續關注上述貸款處置進度及房地產行業波動引起的信用風險。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房地產政策變化及交易風險會傳導到信貸市場和銀行經營體系,如果房地產業務在銀行信貸業務板塊中占比較高會存在一定風險。
從本溪銀行前五大行業貸款余
額占比看,截至2018年末,批發和零售業占比最大為32.75%,其次是制造業占比為18.03%,然后是房地產業占比為8.86%。
實際上,對于房地產業務風險的防控,監管部門也十分重視。
從銀行角度看,嚴躍進認為,應關注房地產行業周期,在市場降溫的時候合理把控信貸的發放,重點防范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