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農商行沖擊A股。
近日,馬鞍山農商銀行更新其IPO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目前已進入到預披露更新狀態。根據更新的招股書,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為592.43億元,遠遠低于已在A股上市的7家農商行。
近些年,該行不良率居高不下。2016―2018年末,該行不良率分別為2.75%、2.32%、2%。截至6月末的不良率為2.04%,這個數據也高于已上市的農商行。
對于不良率居高企的原因,該行解釋稱,馬鞍山市正處于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期間,外部宏觀經濟形勢較為嚴峻,傳統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貸款及個人經營性貸款整體違約率也伴隨提高。受此影響,該行的部分授信業務也發生風險,影響到整體信貸資產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貸款結構中,截至去年年底,馬鞍山農商銀行票據貼現占比為42.32%,而A股已上市農商行平均為8.10%。
“具體要看商業承兌票據和銀行承兌票據的占比,票據一般風險低,利率低,與該行的風險偏好有關。但一般銀行達不到這個占比,這個比例太高。”9月16日,中部某大型券商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制造業不良率高達15%
馬鞍山農商行是安徽省首家掛牌的農村商業銀行。去年4月,安徽銀監部門批復同意安徽馬鞍山農商行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上市申請,募集資金用于充實資本金。
根據招股書,該行股權結構較為分散,無實際控制人。盛世達投資有限公司為該行第一大股東,持股10%;江東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10%股權,為并列第一大股東;安徽安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持股5.13%;安徽安振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00%。
穿透來看,公司前十大股東中,安徽省國資控股的安聯高速、安振投資、皖能股份分別持有該行5.13%、5%、3.08%的股份;馬鞍山國資控股的江東控股、興馬建設、馬經開建投分別持有該行10%、3.14%、2.05%的股份。
截至上半年,該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63億元,此前這一數值一直為正數,近三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38.83億元、25.19億元、11.36億元。“對于銀行來說,一般不看現金流,這個和其他類型企業的報表不一樣,意義不大。”9月16日,華南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截至9月16日,有17家銀行在A股排隊上市,其中11家是農商行。與其余排隊的農商行相比,馬鞍山農商銀行的各項經營指標均無明顯優勢。對于是否有轉道港股的計劃,時代周報記者向該行發送采訪提綱,但截稿時未獲回復。
截至今年上半年,該行資產總額為592.43 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12 億元,凈利潤3.30億元。總體上看,該行的經營數據與已上市的7家A股農商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從2016年至今,該行不良率居高不下,均超過2%;今年上半年,其不良率為2.04%。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國內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4%、1.74%和1.83%。與A股上市銀行相比,該行同期不良貸款率高于A股上市銀行及A股已上市農商行平均不良貸款率。
該行解釋稱,本行所在的馬鞍山市傳統產業占比較大,整體產業鏈中處于上游和相對初級階段,在經濟下行周期內影響較深,產業結構調整相對滯后,在本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壓力較大。
另一方面,該行中小企業客戶數量較多,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抗風險能力較弱,已成為不良貸款增長的主要領域。
數據顯示,該行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余額為98.33億元,占發放公司類貸款(不含票據貼現)的比重達到91.85%。
今年上半年,該行貸款前五大行業分別是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分別占該行公司貸款余額的26.27%、14.47%、11.75%、10.74%和9.20%,上述前五大行業貸款占全部公司貸款余額的72.43%。
同期,該行制造業不良率達到15.56%。“這個比例確實太高了,一般來說不會超過5%,這個和區域環境以及農商行的經營特性有關系。”9月15日,華南某股份制銀行某支行副行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該行約63.77%的貸款投放于馬鞍山地區的客戶。
該行解釋稱,制造業貸款總額較大,近年來我國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傳統制造業企業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大,企業的償債能力有所下降。在整個經濟環境都不佳、下游需求普遍比較低迷的情況下,制造業成為不良貸款的“重災區”。
票據貼現占比高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在貸款結構中,該行與A股已上市農商行區別主要體現在公司貸款與票據貼現方面。去年年底,馬鞍山農商銀行票據貼現占比為42.32%,而A 股已上市農商行平均為8.10%。
截至2018年末,7家A股上市農商行中,A股已上市農商行中,除無錫銀行(600908.SH)、江陰銀行(002807.SZ)票據貼現業務占比超過10%外,其余占比均較低,主要以傳統公司貸款為主。
馬鞍山農商行的公司貸款占比小,僅為29.54%,遠遠低于A股上市農商行平均占比為66.62%的數值。
“在宏觀經濟形勢轉型、信貸金融風險加劇的形勢下,本行進一步加大了對收益穩定、風險較低的票據貼現業務的開展,促進了票據貼現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該行這樣解釋票據貼現業務占比高的原因。
“票據的真實性是一大問題,很多假票據,詐騙行為也很多,這個是銀行要防范的。”上述股份制銀行支行副行長說道。
9月16日,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票據貼現業務的風險點主要集中在企業身上,企業在沒到期之前就把錢拿走,這期間有可能出現信用風險,一旦出現風險,銀行再去回收就會出現困難,最后可能出現新的壞賬。如果是轉貼現業務,銀行拿這些票據跟其他銀行融資,如果企業或者轉貼現的銀行出現問題,風險就會放大、傳遞。”
還有一個風險是銀行的經營性風險。“在目前貸款渠道并不是很通暢的情況下,票據融資相對來講風險比較小,所以這時候可能會擴大這方面的業務。在擴大的過程中,對相關企業資質的控制就會有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新的風險隱患,對于銀行資產結構可能會形成一定的潛在威脅。”王劍輝分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