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在日前召開的黨委會議中指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持續整治金融市場亂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促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
銀保監會對銀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在不斷升級加碼。中國網財經記者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初步統計,10月份,包括銀保監會、銀保監局、銀保監分局在內的銀保監系統針對銀行業(包括個人)累計開出罰單184張,罰沒金額超過1.49億元。
10月開出4張千萬級銀行業罰單
10月份銀保監系統開出的184張銀行業罰單中,罰沒金額超過百萬元的罰單有17張,涉及罰沒金額超1.16億元,占10月份銀行業總體罰金比重為77.85%。
這17張罰單涉及的銀行機構包括1家政策性銀行、3家國有大行、5家股份制銀行、1家城商行、2家農商行、1家外資銀行,分別為中國進出口銀行廈門分行、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中國銀行吉林市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浦發銀行、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浦發銀行杭州分行、中信銀行杭州分行、興業銀行北京分行、興業銀行沈陽分行、廣發銀行南京水西門支行、華夏銀行廣州分行、北京銀行、富陽農商行、新韓銀行上海浦西支行、黃山徽州農商行。
違法違規案由主要集中在信貸、同業業務,如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融資、與借款人串通違規發放貸款、違規融入同業資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銀保監會開出了4張罰金超千萬元的“重磅”銀行業罰單。具體來看,中國進出口銀行廈門分行存在資金需求測算不審慎、未執行集團客戶統一授信、抵押物調查及評估審查不嚴格、開立無真實貿易背景信用證并辦理押匯、未有效履行貸后管理職責五宗違法違規行為被廈門銀保監局罰款1300萬元,并責令該分行對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
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因違規融入同業資金、內部控制失效、向監管部門提供虛假業務數據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2900萬元,另有2名相關責任人處以禁止3年從事銀行業工作,1名處以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3名處以警告并罰款5萬元;
中國銀行吉林市分行同因違規融入同業資金等被罰款2250萬元,另有對2名相關責任人處以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1名警告并罰款5萬元;
興業銀行沈陽分行因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辦理票據業務被遼寧銀保監局罰款2250萬元。
監管力度持續升級加碼
銀保監會10月對銀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在不斷升級加碼。除了加大處罰力度,督促銀行業按照合規、審慎的原則經營外,四季度以來銀保監會為完善行政處罰工作機制,嚴肅整治市場亂象;進一步規范舉報處理工作、銀行保險機構消費投訴處理工作,就《中國銀保監會行政處罰辦法(征求意見稿)》、《銀行保險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訴求處理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中國銀保監會行政處罰辦法(征求意見稿)》全文共計9章99條,著眼于規范行政處罰程序,提升行政處罰效能,充分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對行政處罰案件管轄、立案調查、審理審議、權利告知與聽證、決定與執行等內容作出全流程規范。
這意味著銀行業原有的“灰色地帶”被越縮越小,打“擦邊球”的行為都將要付出相應代價。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強了對金融機構的監管,特別是加強對信貸、票據、同業、資產管理,包括影子銀行的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有利于銀行業保持防控風險、平穩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下階段,監管部門還將繼續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加大金融創新,聚焦服務實體經濟、提高金融效率等,同時防范金融風險、防止金融機構違法違規經營,以促進銀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態勢。
那么面對強監管常態化,銀行機構又將如何應對?溫彬表示,對銀行業來說,應始終樹立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初心,要高度重視信用、市場、操作風險等影響,進一步強化全面風險管理,確保銀行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經營。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梁棟材補充道,今后強化監管還將是行業主基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還需從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入手,進一步規范自身業務經營,提升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