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華瑞銀行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備受市場關注。
1月7日,華瑞銀行公布49億元發行額度的同業存單計劃,并在文件中表示:“為了穩定流動性,維護我行運營需要,懇請人行考慮民營銀行的實際困難,在同業存單發行商給予大力支持。”
1月9日,該行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布的《2020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中,將上述話語刪除。
1月10日,該行有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以現有文件為準。”
華瑞銀行為第一家在上海自貿區發起設立的民營銀行,同時為國內第一批5家民營銀行之一。在民營銀行隊列,成立于2016年8月的重慶富民銀行也披露了2020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申請發行額度為70億元。該行2019年的發行計劃僅為20億元。
同一天,滬上一位銀行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民營銀行仍處“創業階段”,“一行一店”政策及遠程開戶未放開,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較大,負債端倚重同業存單是普遍現象。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11日,已有190家商業銀行在全國銀行間拆解中心公布2020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
相較2019年,目前披露同業存單計劃的招商銀行(600036.SH)與興業銀行(601166.SH)均大幅提升申請額度,城商行、中小銀行則有所下調,而農商行2020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未表現出較大額度的變動。
同業負債遇困境
華瑞銀行注冊地在上海自貿區,自2015年1月批開業至今,已完成4個完整年度的經營。開業當年10月,該行落地首單2億元同業存單。
2017年,該行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大幅提升,由2016年的10億元增至70億元,2018年計劃同業存單發行額度為77億元。
隨著同業存單發行量的增加,該行同業負債在總負債的占比也出現了提升。年報顯示,2017年末,該行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為63.49億元,占同期負債總額的17.76%;2018年末,該行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降至44.94億元,占總負債的比例為13.91%。
2018年至今,華瑞銀行的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申請額度逐漸減少,2019年度再降至70億元,近期2020年年度申請額度為49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調整負債結構的過程中,華瑞銀行的流動性指標出現了明顯起伏。該行的流動性比例2016―2018年末分別為83.89%、50.87%、64.66%。
在上述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中,2019年11月末流動性比例僅為49%。
對于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在華瑞銀行最初披露的《2020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中能窺見一二,該行表示:“2019年受‘包商事件’影響,發行同業存單難度增長;近期根據利率自律機制要求,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進一步清理并壓降規模。”
2019年5月,華瑞銀行行長朱韜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如何突破資金端的問題,他回答稱:“一是突出產品帶動負債;二是推進服務帶動負債;三是探索通過特色業務的品牌輸出和風控輸出拓寬資金來源;四是積極探索發行包括小微企業雙創債券等創新負債工具。”
據該行官網,華瑞銀行為“全國首批投貸聯動試點銀行之一”。截至2019年7月末,已與40多家VC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累計推進近800個科創項目,累計放款金額近150億元。
產品與經營模式探索的方向是否正確,業績已有所體現。華瑞銀行2016年末實現盈利。
2019年11月末,華瑞銀行的總資產為386.77億元,同期實現營收8.93億元、凈利潤2.49億元。
同期,華瑞銀行的不良貸款有所上升,由2018年末的0.69%上升至1.08%,撥備覆蓋率由382.46%下降至234.98%。
同業存單發行分化明顯
一直以來,存款和同業存單是銀行資金來源的兩大渠道。
Wind數據顯示,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在經歷2014―2016年高速增長后,商業銀行同業存單托管規模增速放緩。
2014年末,存量由2013年的340億元激增至5995.30億元,2015年末為3.01萬億元,2016年末6.27萬億元。
2017年末,同業存單存量增速明顯放緩,同比增長23.4%至7.99萬億元,2018年末同比增長23.65%至9.88萬億元,2019年末同業存單存量為10.72萬億元,同比增速降至個位為8.5%。
對此,上述上海銀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同業存單在2016年前,是商業銀行擴張負債的‘利器’,隨著近幾年監管加強遏制擴大同業風險,同業存單發行量與存量增速均有所放緩。”
Wind數據顯示,2019年,國有銀行發行910只同業存單,實際發行總額為2.31萬億元,票面利率為2.9876%;股份制商業銀行全年發行4143只同業存單,實際發行總額為6.13萬億元,票面利率為3.0079%。
同期,城商行同業存單發行1.58萬只,實際發行總額為7.30萬億元,票面利率為3.1346%。
農商行發行6395只,實際發行總額為1.99萬億元,票面利率為3.0962%。
民營銀行發行100只,實際發行總額為196.4億元,票面利率為3.3456%。
由此可見,民營銀行在上述銀行類型中,發行同業存單獲取資金成本最高,城商行次之并為同業存單的“主要玩家”。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近期發布的2020年同業存單計劃中,不少城商行大幅下調了計劃發行額度,其中盛京銀行(02066.HK)降幅近半,由2019年的1850億元降至933億元;寧波銀行(002142.SZ)則由2019年的3300億元降至2020年的2611億元;貴州銀行(06199.HK)的降幅較小,由2019年的1000億元降至889億元。
相較而言,股份制銀行則呈現擴張趨勢。
其中,興業銀行在2020年同業存單計劃發行額度為8500億元,較2019年6800億元增長25%;招商銀行申報2020年度同業存單發行額度為6000億元,較2019年增加1000億元。
招商銀行對此解釋稱:“一是為保持合理空間申請調整發行額度;二是同業存單發行效率高,有利于靈活調整負債策略;三是與同業比同業負債依存度相對較低。”
對于新一年度商業銀行同業存單計劃額度變動的原因,申萬宏源首席債券分析師孟祥娟在近期研報中表示,包商銀行托管事件引發市場風險偏好急劇下行,使得同業存單表現分化,低等級銀行同業存單發行成功率明顯下降。
華泰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張繼強則認為,這與中小銀行近年來借助同業資金快速擴張有關,2017年金融去杠桿以來,流動性新規、資管新規等文件均劍指同業杠桿,并將同業存單納入MPA考核,同業存單等同業業務受到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