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9年我國GDP的貢獻率來看,外貿出口加工只占據了GDP增長率的11%左右,投資帶動的GDP增長率達到了31.2%,其中的消費市場帶動GDP增長率達到了57.8%。所以我們以數據為實看到這個數據,我們能夠非常精準的發現國內的消費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占據了整個GDP增長貢獻率的57.8%
并且受制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外貿出口額度的減少影響了很多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沿海地區的中小型出口加工企業。國家當前扶持這些企業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出口轉內需,包括當前的廣東一部分地區已經與當前的電商巨頭拼多多阿里以及京東這些聯合扶持計劃,通過直播的方式,讓國內的消費者清晰的認識到,國外相當一部分的品牌,其實都是國內產的。
拿到國外之后只是貼一個牌子,然后再轉銷回國內。但是這些貼牌之后的商品它的實際銷售價格要比原先的生產成本高出3~5倍的價格,如果在國內直接出口轉內需的話整個消費品的性價比就會提升很大幅度,我們也看到當前包括浙江和山東一部分的出口型企業轉內銷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并且從宏觀格局上來看,我國目前的人口數量是世界第一,擁有14億多,今年僅僅一季度的國內儲蓄額度就達到了6.07萬億人民幣,總儲蓄額度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只要鼓勵居民拿出一小部分進行消費,就能帶動整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相關的產業恢復到疫情影響之前的狀態,所以開闊和新增消費市場是當前提升經濟恢復的主要方向。
所以我們也看到包括山東,廣州,浙江等地都開始進行大數據發放消費卷以及政府補貼一部分的消費,這與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過后,我國的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策略基本上是一致的,相信通過開拓國內新的消費市場能夠彌補一部分外貿訂單缺失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