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自從清末設市以來就是直轄市,在并入山東之前是內地第四經濟強市。1949年的一線城市不是現在的北上廣深,而是上海+青島+天津的“上青天”組合,外加民國都城南京。
新中國成立后,青島并入山東,由于青島經濟基礎雄厚、商業繁榮,因此在支援大小三線的時代被成了資源輸出型城市,青島有很多企業被拆分到其他城市,有很多人才被調動到其他城市工作,青島在短短的20年間里從一線城市變成了弱二線城市,經濟競爭力驟降,GDP規模曾經還不及淄博。
不過青島畢竟底蘊尚在,又有天然良港優勢,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對外貿易給這座城市重新注入了活力,而后由于青島進步迅速,重新奠定了山東經濟龍頭的地位,晉升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至此,山東將濟南作為行政中心,青島作為經濟中心,以雙核模式發展。
其實像山東這樣省會發展排第二的省份并不少見。
比如遼寧經濟最強市不是沈陽而是大連;
河北經濟最強市不是石家莊而是唐山;
江蘇經濟最強市不是南京而是蘇州;
福建經濟最強市不是福州而是泉州;
廣東經濟最強市不是廣州而是深圳。
從這些省會排第二的省份來看,清一色的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其原因是東部經濟發展早,經濟需要多點開花,因此并沒有像中西部那樣孤注一擲的發展省會。尤其山東的百強市數量自2003年起連續16年排名各省之首,濟南的省會GDP占比也是各省當中最低的。
青島是我國最早定位國際化都市發展路線的城市之一,對于市容市貌以及時尚發展的重視程度比內陸城市高是很正常的,加之青島是依山傍海而建的城市,又有紅瓦綠樹和大規模歐式建筑群的特點,顏值確實很高,也比濟南更像個大城市的樣子。
青島是一個全門類城市,工業、農業、旅游業、金融業都比較發達。雖然處于陸路末端,但卻是我國八大國際機場之一,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東北亞六大國際航空樞紐城市之一,東北亞金融中心城市之一。
2017年被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最美三十大海灣之一。2018年在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內地第五,僅次于北上廣,外資銀行數量全國第五,國際聲譽分值內地第一。2019年被全球最大時尚旅行雜志評選為全球十大度假圣地之一。2020年一季度單市港口標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所以青島的發展確實比濟南更好,也更加宜居。之所以有人說青島比濟南發展更好,因為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