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與地方發展密不可分。作為浙江溫州自己的銀行,溫州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將自身發展與溫州的城市發展緊密相連、同頻共振,實現根植一方熱土、服務一方經濟、造福一方人民。
至2020年末,溫州銀行各項貸款1397億元(人民幣,下同),溫州轄內貸款余額約800億元,轄內貸款近6成,這數字也勾勒出溫州銀行服務地方的初心和擔當。
“十四五”開局之年,征帆再起,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溫州銀行扛起本土銀行的責任擔當,在錨定“五大新坐標”、開創“十個新局面”的征程中,為溫州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力。
金融讓城市更“美”
讓城市更美,是溫州銀行人始終不變的情懷和使命。據介紹,該行充分發揮法人機構機制靈活優勢,集中資源、創新服務,全力為溫州城市建設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在政銀合作方面,2020年,溫州銀行陸續與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性授信額度超1000億元,累計為溫州市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300億元融資。
自溫州提出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戰略后,溫州銀行以表內貸款、債券投資、引入保險資金等方式為重點交通項目源源不斷輸入金融創新之力,在104國道改建工程、溫州蒼南龍港市交通發展等建設中都有溫州銀行的身影。
在“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方面,該行深入實施“1+3+6”區域發展戰略,借網點遍布上海及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長三角,相繼與上海嘉定區眾創空間聯合會、溫州(嘉定)科創園等建立合作,促進兩地科技創新合作。
此外,該行秉承著“溫州精神”,跟著溫商“打天下”,在每一個進駐城市中與溫商共發展,助力“鳥巢計劃”,推進溫商回歸,累計為浙江省內外溫商企業提供385億元融資支持。
在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溫州銀行積極打造科創金融服務生態圈,組合利用傳統信貸、供應鏈金融及債務融資工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企業提供針對性金融支持。2020年12月,溫州銀行參與了中國首單技術產權ABS投資業務,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走出低成本融資新路徑。
金融讓小微更“活”
“沒想到10分鐘就出了授信額度。”2020年底,從事副食品批發生意的黃小姐通過溫州銀行微信小程序辦理了抵押貸款,1天就拿到了275萬元貸款資金,解決了其經營燃眉之急。
據了解,溫州銀行推出的“溫宅貸”,直擊傳統抵押貸款業務“手續多、時間長”等痛點,運用大數據分析判斷和系統智能決策,滿足小微企業資金“短、頻、急”要求。
作為與溫州民營經濟共生共榮的地方銀行,溫州銀行調動植根于溫州文化中的創新基因,針對小微企業特點,以移動金融為載體,依托交易支付、融資結算、社會行為等各類數據,著力打造畫像精準化、審批自動化、風控智能化的非接觸式普惠產品體系,實現“三個一”的信貸體驗,即:一分鐘申請、一站式服務、最多跑一次,積極破解融資慢、信用貸款獲得難的問題。
截至2020年末,該行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超400億元,年增速達22%。
為貫徹落實浙江省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戰略部署和溫州市傳統制造業重塑計劃,重塑民營經濟新標桿,該行不斷升級溫宅貸、溫享貸、溫余貸等“溫”字號融資產品,與金鹿e企貸、金鹿資產池、金鹿貼現寶等“金鹿”系列產品,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樣、更便捷的融資解決方案,精準滴灌制造業企業發展周期。截至2020年末,該行制造業貸款余額超170億元,比年初增長23%。
除此之外,該行聚焦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打造集資金清算、結算匯兌、融資服務等于一體的金融綜合服務方案,為暢通雙循環提供助力。
金融讓生活更“好”
每到3月,溫州銀行龍灣七甲社區支行就格外熱鬧。據悉,這陣子是一年一度的養老金資格認證時期,因為此前,該支行員工手把手教會老年客戶用手機完成年檢認證,讓社區的不少老人都成了這家支行的“鐵桿”客戶,平時路過都要進來坐坐。
“把支行變成大家的‘家’,就是我們工作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該支行負責人表示,“我們社區老年客戶比較多,去年支行幫助了3000余名老年客戶完成年檢工作,老人家的子女不在身邊,我們就是他們的‘家里人’。”
作為溫州地方探索社區金融發展的先行者,近年來,溫州銀行以解決客戶“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務為宗旨,主動嵌入社區,積極打造“家門口的銀行”,至今已設立社區支行60家,管理客戶總資產超150億元。
細微處顯溫情,溫州銀行的溫度還體現在智慧銀行建設上,讓金融服務“觸手可及”。
據介紹,該行基于生活場景不斷拓寬服務版圖和“朋友圈”,開通了覆蓋“醫食住行學娛”等各方面60余項代理業務。在去年特殊時期,該行率先開通溫州平陽地區95家公立中小學校線上繳學費功能,讓學生家長足不出戶完成學費繳納。
為了讓老年人享受到數字時代的美好生活,該行不斷創新“適老”服務措施,除了愛心專座、敬老彈性窗口、老花鏡、放大鏡、醫療箱等敬老服務設施,還不定期組織微信、手機銀行等小課堂,消除老年人對智能設備的“數字”鴻溝,讓老年人也能感受到數字時代的金融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