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農耕時節,播種、育苗、翻土、施肥、灌溉,各項農活都需要有條不紊地進行,然而,手頭資金并不寬裕的農戶經常要面對生產資金短缺和貸款難等問題,迫切需要信貸資金“及時雨”。
回憶起今年順利完成的春耕,曾一度受資金短缺困擾的張大爺一展笑臉,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去年底向東北某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12萬元,用于購買農作物種苗和化肥等開銷,“通過APP或小程序,在家就能申請農貸,3分鐘就完成了信息錄入,兩分鐘后錢就到賬了,現在向銀行申請貸款容易了很多。”張大爺高興地說。
共建數字農貸平臺解農民資金之急
對于有實際需要的農戶、農業合作社、小微企業來說,提供信貸資金支持是助其紓困解難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讓金融“活水”真正流向田間地頭,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捷性,豐富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措施。正如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所強調的,要“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
當前,以科技賦能“三農”正在成為科技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精準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有效路徑。科技企業也在加強與以農信社為代表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合作,向農村地區下沉服務,向其輸出風控工具和技術,豐富數字金融服務供給,與機構一起共建基礎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夯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基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張大爺快速獲得的助農貸,就是該農信社與京東科技旗下京東金融云合作,通過京東智貸云(MORSE)為當地農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數字農貸服務,幫助農戶緩解耕種階段資金壓力的同時,也減輕了信貸經理的審核負擔。
“以往為農戶評估貸款,一天下戶只能采集5戶,一個客戶的紙質材料就多達16份。”該農信社的客戶經理感嘆道,“現在采集到的信息可以實時提交系統,不再需要手動錄入信管系統,輕松多了。”
科技賦能助力農業產業數字化升級
如今,農業農村發展已經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現代農業的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能力持續增強。如果說數字農貸實現了對農戶在資金層面的精準“滴灌”,那么在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助力下,通過按需求實施精準培育,能夠提升農產品(000061,股吧)質量,順暢流通渠道,幫助農戶、涉農企業降本增效。
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銀保監會等部門下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強調,要“運用金融科技手段,積極提供小額、快速、便捷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農業農村應用”。
隨著有關鼓勵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政策出臺,各地政府、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紛紛響應,凝聚合力、因地制宜,通過強化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緊密合作,運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推動農業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融的一體化,助力金融機構深度聯結農業產業生態,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數字化轉型。
京東金融云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助力金融機構圍繞鄉村振興和普惠金融進行金融業務的開展,不僅在農貸領域持續發力,也將進一步支持供應鏈金融等業務,從支持農戶到支持小微商戶再到支持整個糧食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實現從金融供應鏈向產業供應鏈的發展,通過科技服務為農業產業數字化升級貢獻力量。
金融云釋放數字農業新動能
“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融合發展正在向深層次演進。”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主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數字時代發展的基石,2020年我國農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達到8.9%。
以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一方面需要推進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服務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另一方面,需要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數字經濟,從農業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入手,推動包括金融云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工具與農業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通過深化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三農”領域的大量應用實踐,包括農業在內的產業數字化轉型,已離不開靈活、高效的金融云平臺的助力。
作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抓手,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金融科技群總裁李波認為:“金融云所能提供給客戶的價值,不僅是云產品,更是與業務生態乃至產業生態深度融合的商業價值。‘金融云+產業云’的聯結,將幫助金融機構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數字化轉型。”
從京東科技近期推出的聯結產業供應鏈的第三代數智化金融云來看,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和未來需求的云原生底層能力、數據智能能力、業務創新能力、場景拓展能力、產融結合能力、智能風控能力以及全場景營銷與運營能力,在實現技術自主可控的同時實現模式的全面升級。
中國信通院聯合京東科技發布的《金融云行業趨勢研究報告(2021年)》提出,金融云的未來發展趨勢是聯結產業供應鏈的數智化金融云,它將以客戶為中心,支持金融業務走向實體經濟,與產業云實現聯結,助力為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金融機構在產業鏈、供應鏈中進展開業務,繼而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數字化轉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