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要素,對經濟循環暢通具有關鍵性作用。股份制銀行要完整、全面、準確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任務目標。
股份制銀行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近年來,股份制銀行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態勢,經營能力持續增強,內部治理逐步完善,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穩步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整體實力明顯提升。2021年6月末,12家股份制銀行總資產超60萬億元,占全部銀行業的18%,成為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最新全球銀行排名(基于一級資本凈額),我國已有10家股份制銀行進入全球前一百大銀行,其中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浦發銀行(600000,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進入全球前二十大銀行,排名較2010年分別上升67位、90位、78位。
二是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階段成果。近5年股份制銀行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59萬億元,僅2020年處置不良貸款7688億元,占全部銀行業處置總量的26%。2020年末,股份制銀行90天不良貸款剪刀差75.87%,不良貸款率保持在1.5%左右。影子銀行業務明顯下降、資管業務有序轉型、表外業務風險持續收斂。通過剝離不良資產、地方政府注資、引入新投資者,穩妥化解個別銀行的機構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三是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高。2020年全年股份制銀行新增貸款3.9萬億元,貸款占資產比重57.55%。對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繼續加大,2020年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9237億元、科技貸款余額1.36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2.77萬億元,分別較年初增長38.06%、25.93%、27.99%。
四是內部治理體系日趨健全。股份制銀行“三會一層”制衡機制基本健全,整體治理規范性有了較大幅度提升,前中后臺“三道防線”運行模式趨于形成,內控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成功上市,建立了較完備的信息披露和市場化監督體系。
五是風險抵御能力不斷增強。近兩年,股份制銀行以內源和外源等多種方式累計補充資本約1萬億元,計提撥備1.15萬億元,均大幅高于以往年度。2020年末股份制銀行資本充足率13.6%,撥備覆蓋率196.9%,風險抵御能力顯著提升。
股份制銀行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股份制銀行高質量發展仍存在待破解難題,要實現從走穩到做優做強,依然任重道遠。一是經營出現明顯分化,各行發展質量參差不齊,在規模、盈利性、競爭力和市值等方面差距較大,部分銀行戰略理念出現偏差或內部管理出現重大失誤,影響高質量發展格局形成。二是部分銀行內部治理弱化,存在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建缺失、股權管理不規范、內部控制虛化等問題。三是風險防控壓力仍較大。涉債委會融資、延期還本付息貸款、債券投資等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房地產貸款和地方融資平臺融資面臨轉型調整壓力,資產負債錯配較為突出,流動性指標較同業有較大差距。四是部分銀行內源資本補充無法完全支撐風險資產擴張,核心一級資本不足問題突出。
推進股份制銀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思路
股份制銀行要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按照“重塑理念、重建制度、再造流程”總體思路,真正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發展實效。
一、重塑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股份制銀行要從全局高度把握新發展理念內涵,作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根本遵循。
(一)樹立黨建引領發展理念。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與現代企業制度有機結合,將黨建融入經營發展全過程、全領域,將黨風廉政建設、金融廉潔文化建設與合規建設、風險防控相結合,形成良性金融生態和穩健審慎風險文化,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厚植為發展活力和競爭實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
(二)樹立服務實體經濟理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銀行本質屬性,股份制銀行要加快模式創新、產品迭代和管理升級,聚焦重點領域,助力實體經濟釋放增長潛力。以本源業務為核心、以服務實體為導向,形成金融供給匹配經濟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牽引銀行服務供給高水平動態平衡,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金融服務更多惠及全體人民。
(三)樹立科學增長理念。要深刻把握經濟新常態下發展規律,樹立穩健經營方針,從快速擴張向精耕細作轉變,努力形成以質量為導向,規模、效率、安全有機統一的新增長曲線。
(四)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按照“回歸本源”“回歸主業”要求,將合規經營、審慎經營、可持續經營作為基本經營理念并納入戰略規劃,實現自身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一。
二、重建制度。要根據中央對經濟金融發展階段戰略判斷,審視管理制度、經營規程和績效考核有效性,從制度層面形成保障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建立高水平公司治理制度。在全面完成“黨建入章”基礎上,著力構建“黨委領導、董事會戰略決策、高管層執行落實、監事會依法監督”公司治理運行機制。明確黨委法定地位,使黨委在公司治理中發揮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作用,推動銀行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嚴格守法合規經營。強化董事會依法履職、科學履職、高效履職職能,健全董事制度建設,完善提名、選任和工作制度,健全履職評價、考核和問責規則。做實監事會功能,在履職監督、財務監督、內控風險監督基礎上,加大對高質量發展監督。規范高管履職行為,加強對高管層履職能力和履職狀況的評價。強化市場約束,引導各利益相關方有序參與銀行公司治理,形成共同治理良好格局。
(二)建立高可靠風險管理制度。要深入推進風險管理組織改革,構建完備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全面升級風險管理技術,強化金融科技運用,提升對風險的預警、報告、處置有效性,推動風險管理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經營轉變,讓風險決策更加精準、科學。細化風險管控職責,扎牢三道防線,用好壓力測試,確保全面及時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風險。探求不良資產處置新路徑,積極化解信用風險。多渠道補充資本,依法合規創新資本補充工具,增強總損失吸放能力。
(三)建立高適配授信業務制度。要增強對經濟轉型邏輯與金融需求洞察把握,從系統角度調整優化授信制度體系,增強與需求的適配性。保持信貸平穩增長、合理適度,繼續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拓展金融服務廣度、深度,擴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自主可控產業鏈貸款投放。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注重對原創技術策源和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服務。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產品體系,推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提質、增效”,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加大對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金融支持,落實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部署,支持中西部崛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發展零售業務,豐富消費信貸產品體系,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全力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綠色金融植入授信政策、風險控制和業績評價全流程,豐富綠色信貸產品。
(四)建立高標準激勵約束制度。樹立科學業績觀,堅持效率與公平兼顧、發展與合規并重、短期與長期平衡,提高風險合規指標權重。注重經濟利潤、RAROC、ROE等綜合效率指標使用,推動資本配置與價值創造掛鉤。科學管理分支機構經營績效,及時糾正不審慎激勵行為。實施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完善風險調整、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薪酬管理機制。
三、再造流程。股份制銀行要將新發展理念具體化,扎實推進工作流程優化,確保高質量發展任務落地實施。
(一)再造服務工作流程。響應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將金融服務有機融入社會生活生產各環節,打造更便捷、更具人文關懷的金融服務體驗。打造產業金融服務新流程,構建一體化發展模式。圍繞小微、科創、民營企業等群體金融服務需求,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流程。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升級完善支持鄉村振興特色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流程,完善產品和服務審查、考核、披露、個人信息保護、投訴管理、突發事件應對等工作流程。抓住老齡化趨勢,服務好老年客群。
(二)再造創新工作流程。按照“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前提下進行”要求,以“簡單干凈、突出主業”為原則優化創新流程,對明顯帶有套利和突破底線金融“偽創新”業務,要盡早叫停。
(三)再造合規工作流程。強化嵌入式管控,通過系統升級帶動流程優化,對合規關鍵節點做到事前干預、事中控制、事后審查,消除案件隱患,形成案防長效機制。改進內控合規和審計資源配置,落實重要崗位人員輪崗、履職回避和強制休假制度。嚴格區分公募與私募、表內與表外、委托與自營,厘清各方責任,強化理財、代銷、托管、承銷、外部合作等涉眾領域合規管理。
(四)再造選人用人工作流程。始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把政治標準作為選人用人首要標準,嚴格規范動議提名、組織考察、討論決定等程序,防止帶病提拔、任人唯親等問題。
(五)再造監管工作流程。持續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為股份制銀行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堅持風險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形成公司治理監管、審慎監管、合規監管、政策落實監管、數字化監管“五位一體”監管目標體系,通過完善機制、明確職責、統籌資源、規范流程等舉措,全面提升監管工作效能。發揮監管宏觀調控功能,強化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宏觀產業政策的有效協同。嚴肅各項紀律,確保監管流程透明規范運行。
(六)再造廉潔金融工作流程。加強對銀行經營管理、權力運行關鍵環節的全方位、多角度監督檢查,實現對廉潔風險的有效防控。抓好“關鍵少數”,強化對高管人員、基層關鍵崗位、重要人員的監督和執紀問責,實施黨紀政紀聯動處罰。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廉潔金融文化。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持久而深刻的變革,構成了商業銀行未來發展大背景,股份制銀行要以更大擔當做好各項工作,以自身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