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境外金融機構參與成立理財公司步伐加快。記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7月初,共有4家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分別為中國銀行旗下中銀理財與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合資開設的匯華理財、建設銀行旗下建信理財與貝萊德合資開設的貝萊德建信理財、交通銀行旗下交銀理財與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資開設的施羅德交銀理財、工商銀行旗下工銀理財與高盛投資合伙開設的合資理財公司。其中,匯華理財是目前唯一一家已經開始發行產品的合資理財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資產管理機構表達出了強烈的來華展業意愿,隨著市場中外資機構參與程度穩步上升,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動,推動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穩健發展。
對于合資理財公司的設立,多位專家表示,這是貫徹落實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具有積極意義。
“一是有利于進一步引進國際資管機構在投資管理、公司治理、經營管理、資產組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經驗;二是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國內理財市場的產品供給;三是有利于進一步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服務需求。”一家理財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據了解,匯華理財是首家外資控股、獲準在國內設計、發行產品的理財公司,由世界排名前十、歐洲(法國)最大的資管公司東方匯理(出資占比55%)和中銀理財(出資占比45%)共同成立,注冊資本金10億元。匯華理財作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外資資管機構合資成立的理財公司,在產品體系、產品定位、產品設計等方面都與中銀理財存在較大的差異。
中銀理財除了開業時推出的“全球配置”外幣系列、“穩富——福、祿、壽、禧”養老系列、“智富”權益系列、“鼎富”股權投資系列以及指數系列五大系列外,又先后推出了債券指數、惠享、債市通等活期產品,區域專屬、對象專屬的“睿享、睿富”系列產品,主打固收增強的“穩享”系列產品,針對高凈值客戶的“智享”混合系列產品。
相較之下,匯華理財的產品系列相對較少,主要集中于固定收益類。截至2021年7月初,匯華理財已發售的54款理財產品中,53款均為封閉式產品,僅一款匯澤系列產品為每日開放式產品,風險等級為四級。封閉式固定收益類產品按照投資期限長短不同分為匯理系列產品(期限以12、15、18個月為主)、匯嘉系列產品(期限以24個月為主)和匯裕系列產品(期限以36個月為主)。
在產品布局方面,中銀理財積極與基金、券商、保險、信托和同業理財公司等各類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緊緊圍繞中行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的發展規劃,支持先進制造、綠色低碳、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理財金融服務。
其中,“福、祿、壽、禧”養老系列包括了中銀理財特色養老產品,分別針對中老年、中青年、老年、青年客戶群提供不同的投資選擇;“智富”系列不僅包含了藍籌精選、自主創新、定增優選等創新型“固收+”產品,還提供了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主題產品,供投資者選擇。
相比之下,成立之初的匯華理財依靠客戶經理推薦引流的方式,專注于封閉式定期產品,滿足客戶的偏好需求,再通過固收增強、打新、可轉債或者是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增強產品收益,堅實地打好客戶基礎,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經過半年的努力,匯華理財逐步在理財市場站穩腳跟,開始發售風險等級更高的混合類產品,也開始布局ESG和跨境市場。7月1日,匯華理財就首次發售了綠色發展主題相關的理財產品——“匯華理財—匯裕36月封閉2021013理財產品”。
“未來,匯華理財基于外資的背景,將更專注于自身特色版塊,實現差異化發展。”普益標準研究員黃曉旭表示。
黃曉旭介紹說,相對于中銀理財,匯華理財的產品投資期限固定,資金相對穩定,可以根據產品的不同期限去匹配不同的投資策略;增強收益的方式比較豐富,除了股票增強之外,還可以通過打新、可轉債,或者大類資產配置去做產品收益的增強;引入了外方股東先進的風控體系,將“動態風險預算策略”運用到所有產品的底層風控策略中,通過量化和人工相結合的手段控制回撤;全部投向標準化資產,透明度較高,能夠及時且真實透明地反映投資組合的變現價值。
而相對于匯華理財,中銀理財擁有先發優勢,產品體系更豐富,緊跟市場動態,積極布局全面市場品類;不同的產品系列投向有較為明晰的差異,能夠更好地覆蓋投資者迥異的投資需求;平均產品費率相對更低,能夠有效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成本;資產投向更豐富,不僅局限于貨幣市場類、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資產,豐富的資產配置需要強大的投研能力做支撐。
“無論是理財子公司還是合資理財公司,在投資理財方面都有各自的優勢與劣勢,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黃曉旭表示。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將呈加速入場態勢,將有利于引進國際先進資管機構在經營理念、運營管理機制、資產組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經驗,同時發揮中方股東在渠道、客戶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深入理解和投資能力等方面的長處,進一步豐富資管市場主體和產品種類,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