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評行業由“監管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變已是大勢所趨。
信評行業再迎重大調整。日前,央行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使用外部評級的自主性,推動信用評級行業市場化改革,決定試點取消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下稱“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環節信用評級的要求,即日起實施。
消息一出,備受市場關注。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在取消注冊環節的債項評級要求后,在發行環節也不再要求發行人提供主體和債項評級,從而將信用評級完全交由市場決定。在業內人士看來,信評行業由“監管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已是大勢所趨。
大公國際副總裁徐黎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驅動”的行業發展模式將打破現有評級市場秩序;同時,強制評級規定的取消將使一定時期內評級市場需求出現一定的萎縮。對于評級機構而言,要全面調整發展戰略,改革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提升評級技術和評級質量等競爭優勢。
在他看來,評級市場發展由“監管驅動”轉為“市場驅動”,將對評級機構的發展戰略、業務模式、市場策略帶來新的挑戰。
一方面,“市場驅動”的行業發展模式將打破現有評級市場秩序,使得權威性和品牌聲譽對評級機構的影響更加顯著,投資人和發行人將逐步從真正的評級客觀性、獨立性、權威性、準確性等角度出發選擇合適的評級機構。
另一方面,強制評級規定的取消,將使傳統意義上的評級業務需求在中長期逐步萎縮,評級機構的收入將受到影響。
在此背景下,徐黎明強調,評級機構要想在市場驅動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就需要全面調整發展戰略,改革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提升評級技術和評級質量等競爭優勢,提升市場服務水平和市場策略有效性等軟實力,以應對上述挑戰。
另外,評級機構也需要根據新的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提高評級技術水平,創新評級技術手段,強化評級作業流程管理控制,盡可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評級機構應有的資產定價和風險揭示功能。
徐黎明還提及,債市強制評級取消,對于發行人而言,可簡化發行環節,有利于高信用等級發行人節省發行成本,提高發行效率;另從資本市場建設角度看,是鼓勵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徐黎明認為,目前評級機構最急迫的改變是要按照五部委的指示,在2022年底前建立并使用能夠實現合理區分度的評級方法體系,有效提升評級質量。評級機構需要抓緊時間、科學嚴謹地將新評級方法體系建設完畢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