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國務院參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四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在新時期新格局下,我國財富管理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為促進財富管理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王兆星認為,按照財富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優先順序——安全性、增值性和流動性,應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維度加強基礎和環境建設。其中,宏觀維度包括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經濟周期變化、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等,微觀維度包括財富管理機構、產品、價格以及投資組合選擇等。而對于中觀維度,王兆星著重從財富管理市場的基礎與環境建設方面提出八點建議。
一是加強財富管理市場的透明度建設。王兆星認為,財富管理領域可能存在復雜的委托代理關系,若存在信息不對稱,就會帶來嚴重的道德風險,甚至引發信任信心和信用危機,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因此,必須加大財富管理產品和市場的信息披露力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要能夠穿透識別并評估底層資產風險,避免風險的積累。
二是加強財富管理市場的內在約束機制建設。“讓市場在促進金融資源高效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王兆星說,財富管理應是高度市場化的,應當尊重市場機制、遵守市場規律,受市場規則約束,要不斷強化市場紀律。
三是加強財富管理市場的法治化建設。完善的法規制度是財富管理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以資管新規為核心的制度體系不斷健全,進一步統一了資管產品標準,消除了套利空間。王兆星建議,下一步需要在總結國內外財富管理實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同時,加強監管與公安、司法、紀檢監察等部門合作,堅決打擊財富管理領域的洗錢、欺詐金融犯罪活動。
四是加強財富管理市場的監管體系建設。經過幾年大力整治規范,財富管理市場的亂象和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一大批違法開辦的財富管理機構及違法銷售的理財產品被取締,“無照駕駛”問題被整治。王兆星認為,要繼續保持監管力度,增強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防止風險反彈回潮。要提升監管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強監管的前瞻性、穿透性。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基金、期貨等各類金融機構及部分類金融機構都涉及財富管理,必須加強監管協調,統一監管標準,完善審慎監管、功能監管、行為監管、市場監管的密切協調,形成監管合力。
五是加強財富管理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王兆星看來,要高效安全運行,必須有基礎設施支撐,包括產品發行系統、登記系統、交易系統、清算系統等。
六是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體系建設。王兆星強調,保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是維護金融與社會穩定,促進財富管理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加快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如加快制定《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條例》;依法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金融活動等各種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和風險教育,提高投資者風險識別和自我保護能力;要及時做好政策解讀和預期引導,為財富管理市場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和輿論環境。
七是加強財富管理市場重大風險的監測與處置機制建設。財富管理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錢袋子”,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王兆星表示,要壓實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地方政府等各方的責任,一旦發現風險苗頭,或者爆發重大風險,就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置,防止風險的積累和蔓延,切實維護金融穩定與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順利推進。
八是加強專業人才和專業機構建設。王兆星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