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化的步伐正在加速,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
《2021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指出,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和挑戰下,利用金融工具和技術的媒介作用提高老年收入保障,是適應傳統養老模式轉變、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的必由之路。大力發展養老金融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事關社會穩定和諧與國民養老福祉。
在此背景下,不少保險公司紛紛將資源向醫養產業傾斜,幫助客戶加強養老規劃,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助力解決養老難題。例如前海人壽從2018年開始就進入了醫院和康養社區建設的快車道,逐漸搭建“保險+醫療+養老”的服務生態圈,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障及高品質醫養服務。
幫助客戶解決養老難題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前海人壽便開始進軍醫養行業,經過8年的深耕,在營在建的三級綜合醫院、??漆t院、高端養老院已覆蓋深圳、廣州、西安、南寧、成都、韶關等省會與區域中心城市。
前海人壽將保險保單作為服務客戶全生命周期的入口,同時擴展養老、醫療服務外延,能夠幫助客戶增厚養老儲備、加強養老規劃。
蔣先生是前海人壽深圳地區的保單客戶,其本人及直系親屬符合獲得入住康養社區資格的增值服務條件。2021年初,蔣先生的父母住進了前海人壽幸福之家深圳康養社區(以下簡稱“深圳幸福之家康養社區”)。
前海人壽搭建的“保險+醫療+養老”服務生態圈解決了蔣先生及其父母的后顧之憂,一方面,保險本身能為蔣先生提供保險保障服務;另一方面,前海人壽旗下的深圳幸福之家康養社區、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可滿足蔣先生及其父母的醫療需求、為他們的晚年生活保駕護航。
打造專業、便民的就醫新體驗
今年上半年,前海人壽旗下4家醫院的神經內科專家通過遠程視像的方式,為一名吉蘭-巴雷綜合征變異型多顱神經炎患者進行了會診。保險機構以連鎖化、品牌化布局的方式,輕巧地打破了傳統就醫的空間距離限制,為患者就醫帶來了便利。
目前,前海人壽旗下醫療機構已實現會診室與手術室的圖景和數據共享,不同地區的醫療機構可實時掌握包括手術細節在內的各類信息。前海人壽的醫療機構和康養社區共享同一品牌與價值主張,互聯互通的醫療服務模式也惠及長者客戶。
“我們不同地區的醫院有著不同的重點學科,例如廣州的是神經、消化道、心血管、MDT睡眠、康復、腫瘤等,南寧的是心腦血管、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康復等,韶關的是婦兒科。有了互聯互通的系統,我們不同地區的專家就可以合力為患者提供診療。”前海人壽有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將保險產品和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保險機構愈發可幫助客戶在事前進行健康管理、在事中解決燃眉之急、在事后提供康復服務。隨著保險和醫療、養老產業的進一步融合,保險機構有望源源不斷地為客戶帶來服務新體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