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屆KOOV Challenge國際挑戰賽獲獎結果正式公布。小選手們圍繞著“藝術與設計”、“溝通與領導力”、“知識與技能”、“貼合主題的獨創性”四大維度進行創作,設計出了很多外觀精美并具備實際使用價值的少兒編程優秀作品,不僅傳達出了利用KOOV可編程機器人教育套件創作新事物的熱情,更展現了小選手們對于生活的觀察、思考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深入生活情境,進行體悟學習
此次賽事的“機器人制作”單元以“可穿戴的安全”為挑戰主題,小選手需要利用KOOV制作可以保護身體的服裝或者裝飾物,也可以是用“可穿戴”的機器人解決生活中的困擾。北京市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機器人組教師閆瑩瑩在對此次少兒編程賽題進行解析時提到,這一挑戰主題需要孩子們將設計的模型在一個合適的場景中展示,才能最大程度展現機器人的效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安全”深入每個人的內心并不斷踐行。以獲獎作品《防溺水裝置》為例,這件作品在感應到佩戴者溺水時可以及時發出警報。小選手在拿到賽題時,首先需要在腦海中創設真實的體驗情境,比如“在夏天擁擠的游泳池中,有孩子溺水了怎么辦?”,然后順理成章地聯想到“需要第一時間獲得溺水小孩的呼救”,由此制作出這件非常具有實際意義的編程作品。這是一個引領兒童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現與建構、切身感受學習內容的趣味與價值的過程,既以兒童學習興趣為基礎又利于兒童認知與情緒交互作用,促進兒童體悟式學習。
提升跨學科學習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跨學科學習是指多個學科發生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形成新理論和新方法,進而提升決策力和創新力。編程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看得見、會動的圖像,提升邏輯思維、演繹推理能力;也可以讓孩子在模擬的世界中探索物理規律;大多數編程語言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英語編寫的,這對孩子的英語基礎水平也提出了要求……在此次KOOV Challenge的比賽中,還進一步強化了自然科學學科,《夏日小風扇》不僅為人們在悶熱時帶來一絲清涼,還是對近年來溫室效應問題的真實回應,此外還有關注火山噴發的作品。而有的作品則涉及社會學范疇,《項鏈型防盜蜂鳴器》與《防盜手提包》等各類防盜作品的呈現也體現了小選手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少兒編程中的跨學科課題設置相較于傳統的專科作業,更有利于淡化學科界限,拓展兒童的認知視野,讓孩子們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索尼希望孩子們可以在編程學習中掌握在信息化時代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并由此在學習和生活中長久受益,讓看待問題的視角更加多元,讓決策更加科學,在遇到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時,能夠提出創造性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