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平安健康)主辦,平安財產保險、平安養老保險、平安銀行、平安健康保險、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協辦的“易企健康 智見未來”平安健康2022企業健康管理年度峰會成功舉辦。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保險服務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州利、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辦公室主任梁文華、環球人力資源智庫研究院人力資源專家王晴、平安健康總裁吳軍在圓桌討論環節深入探討了企業健康管理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以下是圓桌論壇現場回顧:
話題一
業健康管理發展現狀
痛點及發展趨勢前景
主持人:今天的圓桌論壇我們主要聚焦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現狀”,一個是“方案”。首先我們來聊聊企業健管的現狀。從國家、社會以及個人方方面面來說,目前健康管理到了什么狀態?
李州利:健康管理概念剛到中國時,很多人不認。推進也比較緩慢?,F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這代人見證了大的疫情,遙遠的地方又有大的戰爭。疫情持續了三年后,作為社會團體也好、企業也好,對于健康的服務,就有了這樣的需求。包括老百姓也一樣,慢慢的土壤、大環境就可以做這樣的事情。這個方法、包括人員、資源都是現成的,就看我們怎樣做,一定是整合的一個過程。
主持人:現在人的健康意識在提高,都在戴手環、手表,好像是人們意識提高后,在監測自己的變化?,F在這樣的時間點,是不是供給需求達到了一個平衡點,大家真的需要這樣一個服務。
李州利:需求大了,供給不夠。一定要有一個模式,要新,往前走,怎么去整合?很多人不知道健康管理是什么意思,以為就是綠通、導診或者是咨詢、講座,還在這個層面上轉。
主持人:對我們個人而言,很多時候是這樣的,比如說我們對健康管理的訴求和需求,似乎期待值沒有那么高,所以目前的服務做得好與壞,對我們來說,不是剛需,是軟剛需的服務。
李州利:對,長東西了,血管堵了,這是硬剛需。但是要把服務做到里面去,讓你不要到那一步。這對企業、對個人、對家庭都是有好處的。
主持人:梁主任是呼吸醫學專家,長期在一線領域,目前對于企業健康管理,作為醫院角度應該怎么推進,遇到了什么問題?
梁文華:作為大夫,我們關注的點都在臨床這一塊,有病后怎么管理?一定要以健康為中心,代替以疾病或者治療為中心的理念。今天這個活動也非常好,把我們對疾病的防控前移,前移到上醫治未病,這是我們平時很少真正去操作、實踐到的。
我的思考分幾個大塊:一是員工本人自己的身體以及心理健康;二是員工家里人(老人、小孩)的健康,這個占據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從身體健康來說,有時候我們做一些科普預防疾病,從我們個人角度,也是管住嘴、邁開腿,這是永恒的真理。怎么讓大家更多參與運動,這是需要文化和風氣倡導的。三是健康的常識。這是大家要知道的,需要系統性了解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比如說心肺復蘇,我們的企業有沒有去培訓。假如一個員工突然倒在地上,我們如何判斷、如何急救?可能錯過最初3-5分鐘搶救時間,這個人就救不回來了。有時候有應酬性喝酒,這也是誘發猝死、血管堵塞的情況,我們會不會有預防性準備,比如有一些預防性藥物,胃黏糊保護劑等等。四是體檢。企業會安排很多體檢,但是他家里人呢?我們有沒有讓員工讓家里老人進行體檢。我們也可以為員工家人提供合適的體檢。還有一點,不要過度體檢,要正確解讀體檢報告,現在臨床上也遇到越來越多結節、甲狀腺、乳腺、肺結節,大家一上網搜可能是癌,非常擔心,這會很大程度影響工作效率。
呼研院跟平安健康建立戰略合作,一是希望制定精準的體檢方案,不要過度體檢;二是就醫綠通,我們希望通過體檢機構初篩,把快速綠通給真正有問題的人。這樣的合作,也對我們推進健康方面的工作非常有幫助。
主持人:剛才說的很多問題,都是我們在社會中意識不到的問題,從而產生不必要的焦慮。對于個人健康管理和意識的提升,我有這樣的需求應該怎么辦?企業是否應該主動承擔,讓需求者知道?應該以什么地方為抓手,去做這樣一件事情?
王晴:對于企業來說,后疫情時代,企業經營的環境越來越錯綜復雜,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將員工的健康管理和企業的福利綁定在一起,怎么樣實現多元化、差異化的福利管理、健康管理,是企業現在非常關注的問題。上班996、生病ICU。很多相關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都非常重視員工健康的話題。對于企業來說,員工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一個企業的員工經常去看病,會導致他日常營運出現一些問題。對于企業來說,怎么樣有序發展,不是光看企業的利潤,更多是要員工在企業里更健康、更持續的工作。這也是人效提升非常好的一個管理方式。
主持人:剛才您說到,關于員工請假,對于企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前面一位演講嘉賓提到一個數字,挺讓我震驚的,職工健康每投入1%,經濟增長有3.4到3.8億,反之有很大的損失。這需要我們企業端做一些事情,在人力資源管理和考核方面,可以做哪些事情?
王晴:年初的時候聯合人力資源機構做大中華區員工人效調研,人效里有很多指標,對于員工來說,就是投入和產出。如果員工健康有問題,老是請病假,肯定影響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質量。所以從經營角度來說,企業應該把員工的健康放在核心戰略重要的內容上。從企業戰略解碼來看,自上而下,分解到各個事業部的負責人、營運管理的負責人,再到各個職能部門的領導,結合年度員工健康指標落地和經營指標綁定,再由人力資源部的伙伴一起執行推動企業整體戰略,這樣可以更好落地員工的健康管理。
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主動做這件事情,落地的方式有很多種,跟人效綁定是一種,還有結合企業福利、年度體檢、員工輔助計劃。疫情封控對于員工的影響很大,會有很多精神上的壓力,企業怎么實時幫助到他們,EAP計劃可以提供這樣一個渠道和窗口,員工可以通過這個渠道,主動跟專家交流,盡量避免職場壓力導致的健康問題。
主持人:本來想說疫情是黑天鵝,不在普遍性健康管理范疇之下,但是您又說了一句話,疫情間接在家封控帶來很多精神壓力,從而對生產效率帶來一定影響。這時候我們可以迫切看到,對于企業的生產管理和健康管理,應該是同步的。
王晴:是的。員工健康管理是一個過程管理,我們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更投入,而不是一旦事情發生后,我們再去彌補,那就晚了。
主持人: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平安健康現在就在專注做企業健康管理,這也是我們今天論壇的主題。平安聚焦綜合金融+醫療健康,平安健康為什么在企業管理賽道上發力?
吳軍:平安健康選擇企業員工健康管理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天很多專家也都講到了國家的政策以及導向,包括企業自身經營的需求,2019年國家衛健委聯合相關部門,下發了《關于推進健康企業建設的通知》,有明確要求。很多企業現在要轉變觀念,企業員工的健康,不是簡單理解成“成本”,實際上是企業的投資,與企業經營直接相關。原來很多企業理解為一種福利,是一種經營需要,現在更多企業管理者認識到,國家有要求,企業經營有自身需要,這種需要是實實在在的,現在這種趨勢非常明顯。
二是平安集團有豐富的資源,我們服務的企業員工總數達到7千萬,健康險保費一年1400億,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險是相輔相成的,保險本身是一個很好的支付方,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險是最好的結合,我們本身有這么多的企業、客戶資源,發展健康管理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主持人:我們在B端市場中做的產品大概是什么樣子?
吳軍:現在我們主要根據企業的需求,打造易企健康2+4產品體系。2是“體檢+”和“健管+”,還有其他的專屬產品。以體檢舉例,一般企業給員工提供的體檢產品,是標準化產品,根據企業成本預算,給每一個員工提供一個套餐。體檢應該因人而異,檢前、檢中、檢后,都要做比較精準的方案,特別是檢前,要根據他的健康狀況,設置體檢項目;檢中,要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檢后,要根據他的體檢數據,給他匹配健康管理,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預,醫療資源的匹配,整個體檢要做透,發揮更好、更精準的效果。
話題二
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解決方案
主持人:鏈條更長、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產品。現在市面上關于企業管理的相關產品或者體系,或者說解決方案,您覺得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應該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李州利:企業是做群體,群體比個體好做一些。從企業端來說,需求都不一樣,健康管理就是生活方式管理,設計好路徑,按照定義去走,哪怕走不全,走一部分,只有邏輯對,有信息的抓取,有評估、干預、評價,有起始點,也要有節點,才能定價,企業才能付費。慢慢去摸索,形成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平安健康也為健康管理服務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我覺得方向是對的,非常好。
主持人:關于體檢,一次體檢不能解決我們的疑惑,本身是全鏈條,對于身體前期了解和后期解釋的一個過程。
梁文華:我個人感受中間有一個bug,咱們體檢機構解讀結果的專業性和權威性,跟醫療機構對于體檢報告解讀容量上的能力,這是不匹配的。體檢報告上寫了一堆有可能的疾病,讓受檢者有很大疑惑。假如說所有對自己健康有疑慮的人都去找醫生看報告,全中國的醫生加起來可能都不夠解讀這樣的一些報告。所以這個中間我們還需要一些產品或者服務,可能需要結合體檢方或者第三方服務商去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比較切實,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解讀,比如說從不同的類似體檢報告的人,最終是否有問題,做這樣一個判別,不是說把所有可能性列在報告上。
主持人:我們從人力資源角度講講,不同企業面臨怎樣的不同職業病,對于不同職業病有怎樣的模式?
王晴:需要看行業的。比如說化工、生物醫療、半導體行業,所在的行業特性,會讓他有一些工種需要進行定期職業體檢,這些崗位特性,會讓員工多多少少接觸到有毒有害特殊物質,需要進行職業病管控、檢查。這些員工離職前需要完成職業病鑒定。
但是對于互聯網行業、高科技等行業來說,員工一年組織一次體檢,確保員工在健康的狀態。十年前我們組織員工集體進行體檢,指定好時間、地點,但是現在更多會更人性化、多元化,體現出企業的文化,組織的溫暖,有一個健康的體檢平臺,讓員工自己按照他的喜好(他可能知道自己身體哪里更需要深入檢查),這也不浪費體檢資源。不同年齡的員工,需要參考選擇的體檢內容不一樣。這也是一個人性化的管理。
主持人:大家對于企業管理方面的需求,特別的多樣化、多元化,面臨很多問題。吳總,聽了大家的分析,包括您剛才也分享了平安健康在做的事情,您有沒有什么啟發,或者對未來幸福職場打造,平安健康接下來的計劃,能不能暢想一下?
吳軍:做好企業員工健康管理有三個方面:一是健康數據,這方面平安健康還是比較有優勢的,目前我們已經有13億的累計咨詢量,這對于了解用戶的健康狀況、建立健康檔案都很有幫助。二是健康管理,我們有易企健康產品體系,我們是通過打造管理式醫療+家庭醫生+O2O模式,這在目前市場上是獨特的一種模式,我們也在嘗試、在實踐。三是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目前平安醫療生態圈也比較有優勢,包括各類醫院體系,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對員工健康,不是心血來潮做一下,要有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二是要有一個比較健康的環境,員工在這里工作,心情愉悅,這是物理方面的。三是要有一些具體的服務內容,包括體檢,包括慢病人群管理,健康人群的生活干預等等,企業要為員工提供實實在在健康管理的服務,企業要營造健康的文化,什么樣的工作是健康的,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員工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這樣的企業就是健康管理比較好的企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