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已有28個省(市、區)交出2017年度經濟成績單。結合往年的數據,全國31個省份的GDP排名也逐漸清晰。
與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31個省份GDP排名最大的變數或發生在第11-20名之間。2016年遼寧GDP擠水分,排名跌出全國前十之列,如果2017年繼續擠水分,遼寧的位次或將再次下跌。重慶的位次確定有所前移,超過天津成為定局,并將大概率超過內蒙古。
從經濟體量上看,2017年,不少省份經濟邁上新臺階。山東GDP突破7萬億;浙江突破5萬億;福建、上海突破3萬億;陜西、江西、廣西突破2萬億;新疆突破1萬億;江蘇雖還未公布數據,預計2017年GDP將突破8萬億。
天津、甘肅、內蒙古GDP增速降幅超3個百分點
2017年,中國GDP實現6.9%的增速,比上一年加快0.2個百分點,好于預期。從地方的情況來看,目前有20個省份跑贏全國。
從增速排名來看,貴州、西藏GDP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0.2%和10.1%,領跑全國,但二者增速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而經濟兩位數增長保持了10年之久的重慶,2017年經濟增速首次落到個位數,為9.3%,比上年放緩1.4個百分點。
從地方自身的情況來看,包括重慶在內共有17個省份GDP增速較上年有所放緩。其中,降幅較大的是天津、甘肅和內蒙古,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5.5個百分點、4個百分點和3.2個百分點。
天津經濟增速的下降主要源于天津濱海新區GDP擠水分。盡管當地統計局稱更改統計口徑對天津的經濟數據沒有影響,但隨即公布的2017年天津GDP增速腰斬,僅比上年增長3.6%。
甘肅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由于受傳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緩慢、企業對市場和政策反應不靈敏、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往年基數較大和部分干部不作為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甘肅去年的GDP增速為3.6%,沒有完成預期7.5%的目標。
內蒙古在2018年坦承財政收入存在虛增空轉現象,部分旗縣區工業增加值存在水分,并調整了近兩年的相關數據。近期公布的GDP數據受此影響,僅為4%的增長。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還強調,內蒙古須破除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發展觀、政績觀。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省份之外,山西2017年的經濟增長引人矚目。2016年山西受煤炭行業的拖累,經濟增速下滑到4.5%,2017年上升2.5個百分點,回升到7%,經濟增長步入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