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當選總統,消費主義大潮下產品背后的企業成為人們膜拜朝圣的對象,互聯網平臺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民營企業發射并創造性的回收大型火箭,企業領袖的講話像語錄一樣傳播。這些都在指向同一件事實:如果這個時代偉大,那一定是因為企業家的偉大。
沒有卓越的企業家群體,GDP贏了世界又如何
一、要理解現代經濟,首先必須理解企業家
現代經濟,本質上就是企業家經濟。
不久前,馬斯克的spaceX發射大型火箭成功,成為熱議的話題。無論褒獎之外還有多少非議,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證明了理論上需要依靠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需要政府不斷燒錢來生產的“公共或半公共產品”,民營企業也可以做到。這引起了人們從更加重要的視角,去審視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
美國次貸危機之后,整個經濟學研究悲觀情緒異常濃厚,末日和危機情結隨處可見。似乎不再來一次危機,全球經濟就無法重新步入正常發展之路。然而十年過去了,站在2018危機十周年的時點上,我們看到的是全球經濟的強勁復蘇。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全球債務前所未有的膨脹。這些都是現代經濟所未曾經歷過的。
過去幾十年,經濟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指標主義、大宏觀敘事的“自嗨”狀態,越來越少的研究者忽視宏觀經濟背后的微觀基礎。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現代宏觀經濟研究主要為交易和投機資本服務。而交易盤,關注的主要是宏觀指標和事件。
但要理解現代經濟,尤其是理解新一代工業革命下的經濟周期,微觀基礎的剖析至關重要。如果只漂浮于宏觀加總和數量指標層面,就很難理解經濟的深層次機理。真正的宏觀研究,必須要穿透到微觀基礎層面。這個微觀基礎的程度,到企業層面還不夠,要深入到企業背后的人。企業背后的人包括勞動力和企業家。但最核心的則是企業家。
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陷入了經濟停滯。即使有的國家依然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但是也付出了較高的信用濫用和結構扭曲的代價。因此,在反危機和后危機時代,經濟體的競爭力實際上取決于市場出清和體制的自我修復能力。
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家的作用至關重要。如果說企業是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那么企業家個體則是微觀中的微觀。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家的特質,包括思維理念、價值取向和心智結構,決定著一個國家經濟綜合實力的走向。當然,企業的勞動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沒有企業家進行配置和整合,再多的勞動力都無法實現有效的經濟增長。比如非洲和改革開放前沒有企業家的發展中國家。
如果一個經濟學者在研究宏觀經濟時,沒有關注到宏觀經濟背后的微觀基礎,尤其是沒有關注到這個被德魯克定義的“企業家經濟”時代背后的企業家個體,那么就既無法解釋當前存在的種種迷局,也無法預測未來的時代脈搏和周期走向。可以說,如果不對企業家——包括企業家的培育和生存環境——進行深入的研究,就無法理解一個經濟體的特征和趨勢。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二戰以來尤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德魯克發現美國的企業數目飛速增長,對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升最終占據主導。而且,重要技術的產業化和應用,基本是都是依靠企業為載體。企業的活動構成了現代經濟的絕大部分。而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和文化氣質,基本上取決于企業家的能力和氣質。只有深入理解這個經濟體能生長出什么樣的企業家,才能了解這個經濟體能孕育出什么樣的企業,才能發現總體的宏觀經濟運行規律。
主流經濟學認為,企業是一個生產函數,輸入勞動、資本等要素,輸出產品和服務。但是這個函數靠誰來架構,主流的經濟學長期以來忽視這個問題,想當然的認為自然產生而且按照黑箱處理。直到科斯打開這個黑箱,研究企業的性質。然而實際上更加現實主義的奧地利學派早就注意到了企業家這個角色,早期屬于奧派但后期出走的大神熊彼特,更加將企業家在現代經濟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需要認識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經濟都是企業家經濟。當初蘇聯經濟飛速發展,各項技術也在世界領先,但蘇聯經濟并不是現代經濟,因為蘇聯沒有企業家。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說到底是對中國的企業家充滿信心。企業家,才是中國的國運。
二、經濟體的競爭力,取決于企業家及其生存環境
如果說戰爭年代,國家之間的較量是軍事家的較量;而在商業時代,則是企業家之間的較量。
有很多人測算出,按照當前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GDP超越美國成為世界老大,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一個國家的綜合勢力,單靠GDP是無法衡量的。甚至GDP是一個誤導性的指標,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華占領東北的時候,中國的GDP還是日本的兩倍。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曾經在GDP增速上遠超西方國家,但終究也逃脫不了解體和經濟長期停滯的宿命。
那怎么來評價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恐怕有很多指標。但我們認為,一個國家能否擁有并持續擁有卓越的企業家群體,是衡量這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經濟韌性的核心指標。
論要素,勞動、資源,甚至資本,都不是一個國家持續增長的充分條件。而只有擁有能夠有效將這些要素組織起來,將資源向高效率領域集中的企業家,經濟才能騰飛并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在發生波動和危機時,才具備重新修復和東山再起的韌性。
在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年代,中美之間的較量,是企業之間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企業家之間的較量。喬布斯、馬斯克、扎克伯格等美國新一代企業家的涌現,讓人們認清了中美之間的真正差距:和平崛起和全球化時代,兩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較量,根本上是企業家群體的較量。一個經濟體的實力和韌性,取決于企業家的能力和韌性。
中國有很多企業在世界500強數列之中,但主要是大型國企,大而不強(規模大但是ROA、ROE很低,創新度也不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優秀的企業家。而最近幾年入選的騰訊、華為、阿里巴巴等大而強的企業,背后都有個響當當的企業家。
同時從現實中我們也認識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活力和危機修復能力,取決于這個經濟體企業的數量和企業家生存環境。在以少數大型國企為主,經濟結構單一,官本位的經濟環境中,經濟很容易停滯僵化。相反,在中小企業數量眾多,結構多元而且生態性強,有利于企業家創業興業的環境中,經濟能夠持續充滿活力,也具有較強的危機修復能力。
卓越的企業家,是能夠帶來顛覆式改變,不僅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是能創造需求引領需求的創新者。企業家時代,已經進入了創客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