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3月7日,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租借大阪市內的一座普通住房,和妻子與內弟3個人開始創業。自那時已過去1個世紀,松下幸之助留下的“家電帝國”松下著眼于下一個100年,正進行新的“蛻變”。《日本經濟新聞》稱,摸索增長道路的松下的軌跡,也是持續停滯不前的日本經濟的縮影。
據報道,日立制作所23年、索尼20年、三菱電機17年——這些是日本這些知名企業刷新經濟泡沫前后創出的歷史最高利潤所需的年數。例如,日立1990年度使半導體存儲器成為主要搖錢樹,取得了5064億日元營業利潤,但之后持續低迷,超過這個數字等到2013年度。這個數字彰顯出日本的電子行業在近四分之一世紀里持續停滯不前。
而曾長期是“家電市場冠軍”的松下的狀況更加嚴峻。至今仍未超過VHS錄像機銷售火爆的1984年度創造的5757億日元最高利潤紀錄。由于巨額虧損,2012年上臺的津賀一宏社長通過撤出等離子面板等大膽決斷,推動業績實現了V字形復蘇,但2017財年的預期營業利潤為3500億日元,僅為頂峰時的6成。
日元升值、中韓企業的崛起、以及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迅速普及,巨大的家電帝國無法靈活應對這些結構變化。擔任松下獨立董事的經營顧問富山和彥概括稱,“在國內低成本制造,向全球銷售。這種加工貿易型的業務模式已經崩潰”。
當然,津賀一宏率領的松下正在為實現逆轉而采取行動。1月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家電展銷會“CES”時,這種姿態明顯呈現。過去的主角是電視和錄像機,但松下今年沒有展出家電,而是展出了將汽車車身完全一分為二的。
Cut-Model(真品切割斷面)和工廠用搬運機器人,彰顯出松下面向企業的產品的技術實力。在當地被記者問到松下是“什么企業”時,津賀一宏社長表示,“說實話,我也在自問自答”。
如果用一句話定義松下的新業務領域,或許是“后院”業務。雖然突出品牌的家電業務仍然存在,但向汽車企業供應傳感器和電池、向辦公樓交付空調和電視會議系統等,松下從幕后支撐其他企業業務的工作的比重正在增加。
這是充滿野心的嘗試,不過面向企業的業務并不容易。比如說,松下在飛機娛樂系統業務方面握有全球7成以上市場份額、一直被津賀一宏社長視為“范本”,但在2017財年大幅減速。但是飛機上的設備市場規模增長不及預期。
在昭和時代(1926~1989年)迅速成長,但進入平成時代(1989~)后停滯不前。松下的發展軌跡與日本經濟整體的興衰軌跡重合。從這一點也可以說松下是日本的代表性企業,當然這是帶有諷刺意味的說法。不過,至少有一點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一直保持輝煌紀錄。那就是松下幸之助的教誨得到年輕人的肯定,著作《開辟道路》在其去世之后增印了185次。
也有觀點認為松下幸之助的讓家電向自來水一樣廉價普及到千家萬戶的“自來水哲學”已經不適用了,正在和經濟增長勢頭一起褪色。不過,松下正在轉移重心,不不僅僅只出售一個個的單獨產品,而是轉為將各種家電有機聯系起來,提供整體舒適居住空間。
報道感慨:松下能否實現將高附加值的產品打包向全球的消費者普及這一新的“自來水哲學”?松下經營層的本事將受到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