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涉及基金業務、期貨業務、另類投資等領域的子公司,已經成為券商業績的主力軍。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已披露2017年報的上市券商中,有券商全資子公司70家,實現營業收入500.19億元,占比17.72%。
目前來看,山西證券全資子公司格林大華營業收入占比最高,達52.82%;浙商證券全資子公司浙商期貨營業收入占比為40.09%。
子公司格林大華
助力山西證券業績
本報記者據公開數據統計發現,目前已披露2017年年報的21家上市券商中,共有全資子公司70家(指券商持有100%股權的公司,另外華泰證券持有華泰聯合證券99.72%股權、興業證券持有興證期貨97.18%股權、國元證券持有國元期貨98.41%股權計算在內,本文未統計香港及境外子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00.19億元,占比17.72%;實現凈利潤174.05億元,占比18.12%。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分別擁有4家全資子公司,興業證券擁有5家全資子公司,光大證券全資子公司擁有數量最多,達6家。
從單個全資子公司來看,2017年有7家券商全資子公司營業收入占比(采用合并報表數據)超過10%。其中,山西證券全資子公司格林大華營業收入占比高達52.82%;浙商證券全資子公司浙商期貨營業收入占比為40.09%;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投資營業收入占比22.32%。
不難發現,上述3家公司中,有2家為期貨子公司。具體來看,山西證券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3.93 億元,同比增長 87.28%。其中,其他業務收入同比驟增606.87%,比2016年增加約18.26億元,這主要為子公司格林大華倉單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加。另外,格林大華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2億元,增幅 368.37%;實現凈利潤6043.54萬元,增幅58.17%,子公司格林大華對山西證券業績助力顯著。
從券商全資子公司整體來看,2017年,山西證券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格林大華、龍華啟富實現營業收入共計24.03億元,占比高達54.71%;浙商證券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浙商資管、浙商期貨、浙商資本實現營業收入共計21.95億元,占比為47.6%,東方證券旗下四家全資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93億元,占比為34.12%;中信證券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山東)、金石投資、中信證券投資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45.26億元,占比為33.55%,子公司業績均表現突出。
6家全資子公司虧損
實際上,全資子公司的業績貢獻只是一部分,券商還有眾多控股子公司,如果加上這部分,那么整體子公司對券商業績的貢獻比例則更大。以海通證券為例,海通證券2017年年報中顯示,子公司實現收入178.22億元,占比 60%。并表示,將繼續穩步推進子公司發展,進一步提升子公司的利潤貢獻度,深入推進國際資源整合。
從海通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凈利潤來看,海通證券旗下四家全資子公司海通開元、海通創新、海通資管、上海惟泰置業共實現凈利潤25.69億元,占比為26.02%;其中,海通證券全資子公司海通開元,凈利潤占比為18.62%。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在子公司方面的投入一直在加大,浙商證券就在去年年底對浙江浙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增資10億元,對浙商期貨有限公司增資5億元。
與此同時,也有全資子公司發展收入不盡如人意的。70家全資子公司中,有6家出現虧損,最大虧損額超2.5億元。
兩家券商“玩”跨界
全資布局物管類公司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券商 “玩”起了跨界經營,其中,興業證券全資子公司福州興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證物業)、海通證券全資子公司上海惟泰置業均為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類公司。不過,兩家券商布局物業管理類業務都比較早。
其中,興業證券表示,興證物業2017年實現營業凈收入 283.60 萬元,實現凈利潤 3.74 萬元,總資產 206.79 萬元,凈資產 109.67 萬元。作為與公司主業關聯度較小的子公司,興證物業將持續做好公司物業管理服務工作。
目前,行業對未來物業管理服務類的發展更為期待,國海證券表示,在消費升級、存量物業面積持續增長背景下,物業管理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預計到2030年行業潛在市場規模超過13000億元,若考慮高附加值的社區服務等增值業務,行業未來空間規模預計將更大。另一方面,物業管理行業競爭處于初始階段,市場競爭格局將進入加速集中期。(周尚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