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將迎來更為嚴格的監督落實。8月11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消息稱,為督促各地切實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專門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擬對各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每半月通報一次。
《通知》明確,各省自2021年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報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在匯總分析后形成專項督導半月通報。通報重點是各地作業時間達標學校情況、課后服務時間達標學校情況、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情況、違規培訓廣告查處情況和群眾舉報問題線索核查情況等。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將建立“雙減”曝光臺,對該落實、能落實而不落實的工作,或經多次通報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問題,直接在媒體上曝光,并依據《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啟動相關問責程序。
“雙減”《意見》于7月24日發布,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是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組織學科類培訓等。
目前,多地“雙減”細則陸續落地。德州市職業教育發展中心教研員馬超對記者表示,“雙減”工作涉及面廣,僅僅依靠教育部門來做,難以完成。必須各部門形成合力,健全部門責任落實機制,做到分工明確、各盡其責、協調配合,半月通報會對落實“雙減”工作起到推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馬學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減’的目的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課后培訓負擔,現在各地都在落實,但也面臨一些難題。首先是暑期停課,已經收上來的學費怎么辦?機構失去了信心,開始裁員怎么辦?有些機構跑路怎么辦?”
對此,馬學雷建議:“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和機構溝通好,對被裁人員能不能給予合理的補償,機構目前也有一些難處,政府能不能提供一些對于企業轉型和裁員的幫助,社保上能否給一些補貼?政府能否給這些失業人員提供就業信息平臺?公務員、事業單位考編、教師資格考證,在時間上能不能多給一些機會?”
此外,一些個人、家教頂風作案,一對一補課、別墅補課、咖啡廳補課、視頻授課等現象層出不窮。“課外培訓的需求來自體制內的中考和高考。”上述培訓機構教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因此‘雙減’政策實施后,仍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和教育不公平的問題。想補課的家長,如果經濟條件好的話,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家的孩子安排額外學習”。
“從供需兩個方面進行改革才能把‘雙減’更好地落實下來。”在馬學雷看來,“‘雙減’實際上是校內校外要共同推進的措施,關于校內要提質提量,校外要限制時間、限制資本、轉非營利等,同時要求校內改革跟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后服務質量。更深層次地加快基礎教育改革、義務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