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貿到服貿,再到如今疫情背景下,2021服貿會主賓省浙江正加速向“數字貿易”轉型。“原來我們浙江省是一個外貿大省,很多是做小商品起步的。現在,我們希望更多用服務來推動外貿的高質量發展。”浙江省交易團副秘書長、省商務廳服務貿易處處長莊謹告訴記者。
在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方案中,“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占據重要部分。浙江省商務廳廳長盛秋平介紹,2020年浙江數字貿易總額達4334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力爭到2025年,浙江全省數字貿易總額突破10000億元,初步建成全球數字貿易中心。
萬億市場
一進入浙江展區,記者就注意到了中央的多個數字顯示屏和頂上花瓣型的構造。“這一片片的花瓣其實象征著浙江的共同富裕,另一個角度看,它也像發動機的葉片,象征中間的數字化是我們浙江發展的引擎。”莊謹向記者講述了展廳設計中的寓意。
浙江省展區內容豐富,而“數字”正是其核心。跨境電商、數字技術、數字通訊、數字內容、數字金融、數字供應鏈、數字醫療等,均與數字息息相關。
長期以來,外貿都是浙江經濟的亮點。數據顯示,浙江外貿總量常年位居全國第四,而在今年1-2月,首次超過上海躋身全國前三。
浙江擁有較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阿里巴巴、網易等公司在全國獨樹一幟。而在疫情背景下,貨物貿易受到較大影響,服務貿易依舊堅挺。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金風玉露一相逢”,數字貿易“C位登場”。
盛秋平在服貿會浙江主賓省活動日上介紹,2020年浙江數字貿易總額達4334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2021年1-7月,浙江全省數字服務進出口總額1103.4億元,同比增長9.6%,占服務貿易比重達37.7%。
企業轉型
外貿的轉型升級,離不開政府的引導,更依賴于企業的主動探索。從小商品、小企業走來,“充滿活力”一直是浙江民營經濟的特色。2020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有96家,連續22年居全國第一。這次數字貿易轉型,浙江企業依舊走在前列。
“‘浙江服務,服務全球’這個口號聽起來是比較大,但是其實落到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它做的都是很具體的事情。”莊謹認為。
如致力于開發機器人與遠程手術方案的杭州湖西云百生公司,在疫情期間研發了全球首臺全自動鼻咽拭子采樣機器人。
跨境電商是浙江數字貿易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長興寶鈦物流有限公司原本的主要業務是海鐵聯運代理,而疫情期間,由于運輸、海外倉的緊缺,造成客戶大量的貨物滯留在港口,費用大幅度增加。
“為了更好地服務,公司開始建立海外倉。這樣在我們的數字系統上可以一鍵代賣,也可以進行數字化管理、清貨等,幫助客戶提高效率至少在50%以上。”長興寶鈦物流業務銷售林陽告訴記者。
疫情以來,集裝箱“一箱難求”的問題持續困擾著外貿企業。對此,浙江省也搭建了國際集裝箱“一鍵式”場景應用。
“企業在填報‘訂單+清單’時,系統將一并上報接下來幾個月的倉箱需求,讓原本企業碎片化的倉箱需求實現了集成。之后,這些數據將通過省海港集團集中反饋到各大船用公司,并配合相應的激勵政策,有助于引導更多集裝箱進入浙江市場。”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胡真舫向記者介紹。
共同富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浙江省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開局之年。莊謹告訴記者,數字貿易本身就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注意到,在《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以下簡稱《方案》)中,多次提到了數字貿易相關內容。
《方案》具體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數字貿易中心,實施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335”行動,全省域深化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持續推進“店開全球”萬店培育專項行動,籌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積極爭取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探索制定數字貿易規則和標準。
“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能夠提升實體經濟效能,并可以通過數字技術解決現實中的難點痛點,比如通過數字技術匹配供需雙方,通過數字技術提升實體產業的產出效率。而數字貿易的發展可以通過市場的方式提升數字產業的比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浙江作為長三角經濟帶核心省份,擁有塊狀產業帶和很多有競爭力的數字技術企業。
“力爭到2025年,浙江全省數字貿易總額突破10000億元,初步建成全球數字貿易中心。到2035年,浙江全省數字貿易額突破40000億元,建成全球數字貿易中心。”盛秋平表示。(記者 陶鳳 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