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反復復,我們基本已經麻木了。作為餐飲企業,疫情對于我們生意的沖擊是最大的,這也直接體現在營收上。去年最困難的時候,企業現金流下滑了80%左右。”河豚家族(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紫蘇直言。
當前,我國市場主體已達到1.5億戶,其中企業4600萬戶,99%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但近期,受原材料價格高企、用工難用工貴、融資難回款慢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主要經營指標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對此,記者采訪了多家中小企業,探尋如何為中小企業“精準紓困”。
訂單持續萎縮:鼓勵政府采購
新冠疫情暴發已近兩年,疫情散點多發的情況仍不時出現。反復多輪,不少中小企業的營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為中小企業紓困,國家再出新政策。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推進減稅降費、靈活精準運用多種金融政策工具等9方面提出具體舉措。11月23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了有關情況。
在去年疫情初期,為扶持中小企業,地方多次出臺了減免社保、鼓勵國有房屋租賃相關主體減免租金等政策。楊紫蘇告訴記者,在去年這些政策都有享受到,給企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但不少到今年也都難以維持了。“像我們部分店鋪一個月租金就要30萬元左右,也找過商場談租金,但商場表示自己也很困難。”
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也傳遞到了上游企業。北京合益包裝容器有限公司以生產紙杯為主,公司訂單在疫情期間有明顯減少。“客戶因為疫情減少了20%左右。加上“十一”之前一段時間,限電限產也對公司經營造成了較大影響,一方面是訂單沒法按時完成,同時原料紙成本連續上升。收到了好幾次紙企的漲價函,每次漲價都在5%以上。”公司總經理鮑新春告訴記者。
不僅是餐飲相關企業,各行各業都因為疫情受到較大影響。在北京致聰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總經理左聰看來,事務所近三個月訂單急劇萎縮。“其實去年算下來我們還是盈利的,但今年目前為止還存在虧損。尤其感覺這輪疫情影響下,訂單少了非常多,按理年底應該是我們最忙的時候。”
左聰告訴記者,不僅訂單數量縮減,不少客戶也紛紛提出希望降低一些費用。“我們主要提供的是第三方服務,客戶企業也不好過的情況下希望降低費用,我們基本也會考慮同意,具體降10%-20%左右。這也就導致我們的收入進一步減少了。”
據國家衛健委,10月中旬以來的新一輪疫情已接近收尾階段。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紓困力度勢在必行。
近期,國家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三份文件。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密切跟蹤中小企業運行態勢,加強政策研究和儲備,全力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和創新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相比于給企業減免一些社保,其實我更希望能夠開源,能有更多人了解到我們企業,能夠擴大市場。”左聰坦言。記者注意到,在去年底,兩部門曾印發《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細化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降低投標成本、優先采購等支持措施。此次《通知》也提到,組織開展供需對接活動,促進大型企業擴大向中小企業采購規模。
用人成本提升:加強供需信息對接
不僅是訂單數量萎縮導致營收降低,企業支出成本也面臨不降反升的問題。在采訪過程中,不少中小企業著重提到了用人成本的提升。
“除了房租,我們事務所主要支出就是在人力成本上。其實社保和公積金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壓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去年開始要求企業必須給員工繳納公積金。當然,我們是完全按照要求來辦理,疫情期間也沒有辭退一個公司的員工,但企業用人成本確實有所提升。”左聰告訴記者。
對于餐飲老板楊紫蘇來說,招聘難的感受更加深切。“2017年那會兒我們招服務員的工資大概在稅后每個月2800元左右,但現在漲到了5000元左右。而且感覺由于疫情影響,現在招聘實在太難了!尤其是女服務員非常難招,可能是外地進京打工的人數有所減少。”
“員工住房成本也高了很多。我們餐飲業招服務員都是要包吃包住的,像我們很多店鋪是在二環附近,員工要求住宿不超過步行20分鐘,公租房整治后,每個員工的租房成本差不多要到2000元,這是非常高的。”楊紫蘇告訴記者。
對于去年開始要求的強制繳納公積金,楊紫蘇認為,企業為員工解決住房已經是住房保障的一種了,再要求繳納公積金更加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對于服務行業從業人員來說意義也不是很大。“我們希望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出一些政策,比如針對服務行業的,看能不能劃定一些地方作為服務行業企業的宿舍,兩居室內只能住5個人確實很難承受,增加額外的安全管理要求都可以。另外在企業已經幫員工解決住房的情況下,是否還要繳納公積金,我們也希望政策能有更多空間。”
事實上,基礎性崗位招不到人、就業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崗位,這種結構性就業矛盾問題已存在多年,國家也屢次出臺政策化解。
記者注意到,《通知》中也提到支持企業穩崗擴崗,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及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推動各級政府公共服務平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布實時有效的崗位信息,加強用工供需信息對接。
融資貸款難題:加大信用貸款投放
營收減少、成本提升,現金流緊張成為不少中小企業的現實情況。現金緊張的情況下,貸款融資成為必選項,但中小企業融資向來被稱為“世界級的難題”。
“其實越困難的時候,銀行越不愿意放貸,尤其是對于我們餐飲企業,當然這也能理解。去年我們找了很多家銀行,信用貸款基本都做不了,必須要抵押式貸款,而且也很難拿到低息的貸款額度,利息一般都在6以上,很多時候還要加擔保。”楊紫蘇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銀行在近年推出了“稅易貸”政策,根據納稅額來貸款。楊紫蘇也嘗試進行了申請,但卻遇到了更現實的困難。“我們在申請的時候,發現國家去年給咱們餐飲企業免稅了,這就導致去年我們沒有納稅額,也就沒法申請了。”
貸款融資難是中小企業最常面臨的難題,也無疑是紓困政策的重點。《通知》中提到,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加大信用貸款投放,按規定實施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對于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加強流動資金貸款支持,按規定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2020年至今年10月,銀行累計對14.4萬億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11.8萬億元,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9.1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發布會上談道,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引導地方法人銀行增加信貸投放,將優惠利率傳導至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強化金融機構內部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加強科技手段運用,大力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記者 陶鳳 王晨婷)